【25】練新軍1(1 / 2)

崇禎十年十月初九,兵部發下公文:宋千斤以安置流民、屯田開荒、剿滅馬賊之功擢升指揮使,加武略將軍、上輕車都尉銜,致仕,由其子宋友亮替職。十月十三,宋友亮帶著兵部公文和許二多、張石頭一起北上。等宋友亮主仆三人到達北京時,正好趕上北京燈市的熱鬧場麵。

盡管大明內有流寇外有東虜,可謂風雨飄搖,但為著皇帝、貴族、達官、富人以及宮廷的需要,一年一度的北京燈市又開始了。西從東安門外起,東到現在燈市口大街的東口止,約摸二裏長,幾條街全是燈市。每年從正月初八日開始,到十六日結束,共有十天。白天是市場,晚上看燈。在燈市場上,會集著各地商人,有南北兩京的、各省的、以及外國的各種貨物。從年代和範圍上說,有三代以來的各種古董,有時興的錦緞、綾羅、刺繡、布匹、手工藝品、家常用具,還有西洋的自鳴鍾和稀奇玩藝兒,商肆按行業分類,各占一段街道。一吃過早飯,大小街道都湧著人流,到巳時後就擁擠不堪。人們有買東西的,有看熱鬧的,有看稀奇開眼界的,也有專為著看人的。人們有時被踩掉了靴、鞋,有時被扒走了銀錢,有時被擠散了同伴或孩子,叫叫嚷嚷,呼呼喚喚,像鍋滾似的。俗話說,燈市是”九市開場”,就是指附近的許多街道和胡同在燈市期間都隨著熱鬧起來。

饒是宋友亮來自後世,見多識廣,也不由被北京城的繁華所震驚。此時的北京乃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有人口過百萬,這時的歐洲,就算到了17世紀中葉,法國也不過才有人口40萬人,超過巴黎(35萬人)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不過這些城市和北京一比,顯然就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地下。”市肆貿遷,皆四遠之貨,奔走射利,皆五方之民,天下士民工賈,各以牒至,雲集於斯,肩摩轂擊,竟日喧囂……”

晚上,店鋪關門,通夜賞燈,放煙火。沿著以燈市口大街為中心的東西長街,兩邊盡是彩樓,南北相向,朱門繡戶,畫棟雕梁。樓上有簾幕的多是勳家、貴戚、大官宦和縉紳眷屬,每座彩樓的租價,一夜就得幾百吊錢。從燈的質料說,有燒珠料的、夾畫堆墨絲的、五色紗的、明角的、紙的、麥桔的和通草的。從形式說,有百花、鳥、獸、蟲、魚、走馬燈……巧奪天工。至於煙火,也是花樣繁多,令人驚歎不止。各種樂隊,各種雜耍,通宵演奏。另外,這兒那兒,有隊隊童子彩衣擊鼓,從晚到曉,叫做太平鼓,通宵男女擁擠,人山人海。 。

今年的花燈和煙火雖不如往年熱鬧,但也相差不遠,隻是鄉下的燈進城來的較少罷了。 正月十四日是燈市進入高潮的第二天。這天上午,有一個相貌不俗的年輕人,穿一件半舊的圓領羊皮袍,眉宇間含著幾分年輕的盛氣,他有兩個仆人陪伴,從西城來到東城,在東長安街向王府井的轉角處下了驢子,開了腳錢,慢慢地往燈市走去。一邊走一邊頗有感慨地低聲吟道:”這種場麵,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的感覺~~”

“等到明年清軍入關,北京又會是怎麼一番景象呢?”說話的正是宋友亮,他與許二多、張石頭進了北京城遊玩,越走人越擠,生意越熱鬧,使宋友亮不知道看什麼好。有時他想站在一個店鋪前仔細看看,但正在看著,又被人潮推向前去,他走到一個較大的珠寶店前,由於好奇,進去隨便觀賞。這個店裏的廣東老板正在請一位太監看一顆很大的珍珠,幾尺之外,光耀人目。宋友亮知道這就是古書上所說的”徑寸之珠”,他不敢走近,也不敢問,隻聽那個太監說:”三千兩不能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