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頭觀望,卻見朱瞻基和胡青柏二人正在親密話別。

胡青柏走到朱瞻基馬前將馬鞭呈遞給他,粉麵微紅,嬌聲說道:“臣妾恭送殿下,祝殿下一路順風,早日返回金陵。”

朱瞻基接過馬鞭,語氣溫柔,說道:“你如今已是永泰宮主人,宮中諸事都托付給你,父王母妃駕前也拜托你替我晨昏定省,多盡孝道。”

胡青柏點了點頭,說:“臣妾一定謹記殿下之言。”

他們昨夜剛剛成婚,言語之間卻極有默契,似乎與許多人所期盼的一樣,是一對正常而幸福的皇族新婚夫婦。

今天是他們大婚次日,朱瞻基拋下新娘遠離金陵前往北京,似有故意冷落新人之嫌,胡青柏身為兵部尚書家的千金小姐,我原本擔心她會不滿皇太孫對待她的態度,然而,我絲毫看不出她年輕的麵龐上有半點暗恨或幽怨之情。

胡青柏明明看到我注視著他們,眼神依然波瀾不興,也並不看我,輕輕斂衽退下。

朱瞻基揚起手中馬鞭,一騎當前向宮城外飛馳,我們的車馬立刻緊緊跟上了他,數匹奔馬撒開四蹄,踏起的塵土如同飛雲卷霧一般聲勢浩大,轉眼離開金陵城而去。

朱瞻基此行奉旨上京,一路早有官府驛館官員得到消息安排打點,我們一路平安無事,三日後順利抵達北京。

北方的氣候較南方而言寒冷許多,我們來到北京城外時,城門外還有少許未化盡的積雪,柳樹枝頭僅茁出一些嫩綠的芽尖,依然還是一片北國風光。

城門守衛遠遠看見朱瞻基的車駕到來,早已打開城門,紛紛列隊恭迎,稱道:“奴才叩見皇太孫殿下!殿下千歲!”

進入北京城後,我透過馬車的薄紗帷幕向外看,見城內一條條大路筆直寬闊,一排排街麵店鋪整齊幹淨,來往的行人客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較之金陵皇城更加恢宏大氣、盡顯新建帝都之繁華。

我們向西行走了不遠,耳畔隱約傳來數聲渾厚深沉的鍾聲,眼前大片開闊無垠的空地上佇立著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型宮城,每一間宮殿屋頂都裝飾覆蓋著嶄新的金色琉璃瓦,正門上的城樓四角飛簷鬥拱、氣勢磅礴,朱紅色宮牆綿延數裏,一條寬大深邃的護城河環繞著城廓,碧綠清瑩的河麵上橫架著三座漢白玉雕琢的彎拱橋梁,分別通向宮城內的三道朱漆銅釘大門。

即使經曆數百年曆史變遷,我依然迅速認出了眼前的宮殿,它就是名震中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北京明清故宮------紫禁城。

那紅牆之內的宮苑,就是趙睢的家。

馬車穿過一重重華麗莊嚴的朱漆宮門,在一座宮苑前停下來。

永樂二十年的北京宮殿剛剛修建完成不久,每間殿宇樓閣都予人一種渾然天成、恢宏大氣之感,我抬頭仰望附近宮殿,隻見碧空如洗,白雲悠然飄蕩如飛絮,一大群歸雁整整齊齊列隊飛過,心中不禁暗自猜想,不知那位下詔遷都、曆時十八年營建這座皇城的明代帝王朱棣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能擁有如此強大的氣魄、如此高瞻遠矚的曆史眼光,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筆如此珍貴的曆史遺產。

朱瞻基見我茫然四顧觀望,說道:“這是文華殿,皇爺爺將這座宮苑賜給我,作為行居北京停留之所,你是受過冊封的皇太孫嬪,可以和我一起住在這裏。”

我點了點頭,跟隨著他走進文華殿大門。

迎麵是一堵淺青色的琉璃照壁,上麵繪製著凸起的五彩飛龍圖案,地麵上四季常青的綠色藤蘿曲折蜿蜒攀爬,繞過照壁之後,眼前是一個簡潔的小庭院和數間並排而列、寬敞明亮的殿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