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7 正式成為大明一學子(3 / 3)

每個紋銀都是2兩的足重官銀,排列成兩列,分外奪目。

韋寶之前讓人打聽過行情了,一般的學生,少的二錢銀子就夠了,多的也不過一兩,便封頂了。

他這個二十兩紋銀,足足夠了。

廖夫子之前便聽聞韋公子出手闊綽,此時見著20兩紋銀,更加眉花眼笑,強忍著才沒有笑出來,表情略帶喜感。

“夫子!”韋寶將束脩放在了夫子麵前的案上。

廖夫子擼了擼胡子,嗬嗬一笑,嗯了一聲,算是答應,收下韋寶這個弟子了。

“給個束脩也擺闊幹什麼?就他有銀子一樣。”吳雪霞見韋寶給出這麼多束脩,這麼豐厚,坐在吳三桂身邊輕聲吐槽了一句。說是輕聲吐槽,但是大部分人都能聽見,包括韋寶。

韋寶嗬嗬一笑:“我這是尊重夫子,並不是為了擺闊!奉上束脩這種事情,量力而為,我能拿得出來,有什麼問題麼?”

廖夫子聽聞之後,很是滿意,又擼了擼胡子,滿意的點頭嗯了一聲:“韋公子說的好。”

吳雪霞則氣鼓鼓的哼了一聲:“真會拍馬屁。”

吳三桂看不下去,也覺得姐姐似乎有點太針對韋寶,輕聲道:“姐,你要是不想看見他,就先回去吧?我保證好好進學,今天絕不提前溜走。”

“我就在這裏,你趕我走麼?爹爹說了,直到你這趟考童子試之前,都讓我跟著你。”吳雪霞並不想走。

吳三桂無奈的哦了一聲。

韋寶入座,他的位置在後排,因為他後來的緣故,吳雪霞坐在他的側前方。王秋雅坐在韋寶身邊,書童,尤其是伴讀書童,是可以隨主人一起就學的。

在韋寶入座之後,吳雪霞回過神,冷冷的白了韋寶一眼。

韋寶好笑的一撇嘴,也不知道自己是哪裏得罪這位吳大小姐了,惹得她一天到晚對自己這麼大的意見。

廖夫子開始教學,今天上的課程是《中庸》當中的一篇。

私塾有很大的隨意性,跟現代的教學不太一樣。

夫子一般根據學生的水平,因材施教。

並不需要一個班的人都上同樣的課程。

像韋寶這種第一天入學的,本來應該從最基礎的課程學起,但廖夫子知道韋寶誌在參加科考,所以直接以準備童子試的考試內容為主。

私塾內二十多個學生,廖夫子按照每個人的水平,教大家學不同的課程,讀不同的書。

像吳三輔等人已經有童生資格,準備秀才考試的,學的則是其他更加高階一點的課程。

韋寶覺得科考最大的問題就是,其實擁有秀才水平的人,之後不必再讀書了,因為舉人和進士,考的知識麵和考秀才是一樣的。

學到了秀才水平,等於語文學到頭了,但還是因為整個官吏選拔製度,惹得學子們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泡在《四書五經》當中,這就很耽誤人了。

除了吳雪霞,也有其他學子會偶爾回頭看他,每次韋寶和人目光接觸,都會趕忙報以一個友好的笑容,在現代社會長大的韋寶,天生自帶應酬屬性,算是半個自來熟,這點,也就隻有範曉琳跟他是一個屬性。

許是因為還陌生的關係,學子們會趁著夫子看書的功夫,偷偷講閑話,但是並沒有人來找他說話。

“公子,上學挺有趣的,我想過兩天,大家跟你熟識了,會更加好玩。”王秋雅在韋寶身邊輕聲道。

“嗬嗬,咱們來是求學趕考的,不是來玩的。”韋寶道。韋寶對於和這幫公子哥們交朋友,並不是很期待,尤其是看見吳三輔也在,知道是吳雪霞的二哥,他上回跟吳三輔見麵的情形,並不是一個很愉快的情境,是談釋放吳三鳳的事情,所以,他不認為吳三輔能對自己多友好。

韋寶既覺得自己和吳家幾個子女很有緣,也覺得不是什麼好緣分,似乎每次都是在敵對的情況下見的麵。

韋寶最感興趣的還是曆史上的大名人吳三桂,隻見吳三桂入座不到幾分鍾,已經坐著不停的晃腦袋,眼睛睜不開,一副隨時要趴在桌上睡覺的模樣。

吳雪霞不時的拍打吳三桂的大腿,才讓吳三桂沒有趴下睡覺。

看見吳三桂這幅模樣,韋寶覺得好玩,認為讓吳三桂這樣性格的人來讀書,真的太難為他。

“公子,你看啊。”王秋雅的注意力卻不在吳家姐弟的身上,提醒韋寶看前麵。

韋寶看自己前方一個公子,正在摸身邊書童的屁股,簡直辣眼睛。

那書童一看便知道是個男的,而且並不是脂粉氣很重的那種男孩,倒是有點摳腳大漢的味道,真搞不懂這個公子和這個書童,到底誰是‘攻’,誰是‘受’?

難道大明的學堂,是龍陽君們的天堂麼?

這學堂也太隨意了些吧?

韋寶暗暗納罕。

“別管人家了。”韋寶輕聲道。

“我沒有管,隻是兩個大男人這樣,有點倒胃口。”王秋雅捂著嘴輕聲笑道。她是生怕韋寶在這樣的環境待的時間長了,也會染上喜歡男人的臭毛病。

韋寶嗬嗬一笑,示意王秋雅看書,別四處亂看。

韋寶本人則一邊看書,一邊偷聽學子們討論課程,或者說些生活上的閑話。

大家談論的多為時政,能根據時政引經據典,說一說個人的看法。

韋寶感覺這裏的每個人都挺有學問的,並沒有一個人有‘草包紈絝子弟’的跡象,他覺得每個人似乎都比他有學問。

一上午的課程學下來,讓韋寶充分體會到了明朝時期寬鬆的學習環境。

至少在廖夫子的這間書院,環境還是很寬鬆的,很人文。

人文主義幾乎給了所有人說話的機會,陰暗的高尚的,成功的失敗的,貴族和莽夫,冠冕堂皇的,和痛苦複仇的。

韋寶真的在這間課堂感受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文明風度,從帝國到它的子民,都具有極度的風流屬性。

愛,寬容,人文主義,對美的極度向往和追求,對文明和風骨的推崇,這是韋寶對大明學子的第一印象,總得來說,挺好的,並沒有一般的影視劇和作品中碰到的,文人相輕,同窗之間欺負新來的,欺負寒門子弟的情況。

這裏地處遼西,又在山海關這天下第一雄關,與建奴和蒙古人離得最近。

所以談論的最為火熱的話題也為如何防範邊疆,如何治理邊疆,如何使得大明邊陲穩定,國富民強雲雲。

光是聽學子們討論,韋寶覺得很像是在現代看論壇打嘴炮,這就是一幫古代鍵盤俠呀。

似乎每個學子都有一套成竹在胸的韜略,人人都是戰略大師和戰術大師的結合體,人人都是薊遼督師的最適當人選。

“公子,他們說的什麼主戰主和?”王秋雅輕聲問道。

韋寶嗯了一聲,輕聲回答道:“說的是對建奴的政策,咱們不談國事。”

韋寶沒有想到,後世熱衷的話題,在這個時代也是熱門話題,書生們很愛討論對建奴的方略。

韋寶大概總結了一下眾多書生的觀點,大部分人表麵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隻是說出來的論調,都很統一,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想著怎麼弄死建奴,恢複邊疆秩序,收複遼東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