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辟蹊徑 自成風格
Q:能否談下您對當代書法藝術的看法?
您怎樣做到書法藝術的創新?
L: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這門藝術的抽象、多變融彙了書者的筆法、墨法、章法和字法的內在思想靈感、文化積澱與視覺體驗。當今書法不比古時,其不再是作為實用工具而出現的,它是作為一種傳承的文化藝術,乃至體現時代文化底蘊的一門古老而厚重的藝術再現。所以,書法不可僅限於臨摹和效仿,重要的是要承先啟後,獨辟蹊徑,創新出高品味、高境界的藝術佳作。當今,書壇已進入到一個氣象萬千、充滿活力、高揚主體精神的新時期,然而,也不得不看到同時存在千紙一麵、重形輕質、急功近利的現象,或一味追求玩觀念,缺乏真正意義的美感。如果僅僅停留在表麵重複而缺乏創新,臨摹、複製技術再高也是無法超越古人的,隻能是停留在形似神不似的狀態。創新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我個人認為,中國文化的特性告訴我們,書法的創新隻能漸變,而不能突變。我在書法的道路上探索了28年左右的時間,一直覺得自己還處於學習的狀態。我認為前二十年的時間,我都在進行基礎性的學習,反複臨摹和思辨。近年來,我才慢慢能寫出不一樣的作品來,從我的筆間逐漸可以跳躍出具有個人造型、線條風格的字體。但是,這種創新需要不斷加強和鞏固字內外的修養。我認為當代書法藝術不僅要有“自家麵目”,還應有獨辟蹊徑的膽識。
Q:您經常跟學生分享哪些書法之道?
L:我經常在開始階段就告訴我的學生,你來學習的是書法藝術,而不是僅僅過來寫毛筆字的。書法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遠非隻停留在字內,它表現出的許多人文和社會學等功能對人的身心發展意義深遠。我經常用淺顯的語言告訴學生,把“書法”兩個字拆開,“書”是“寫”,“法”即“法度”,書法就是按照一定法度和規律寫出來的美的字。寫一手好字,或許很容易練成,但是將其上升到藝術層麵,就十分困難。書法藝術很難,需要習得古法,靜心修“養”,孕育自身氣韻,是一門學不盡的藝術。
Q:您對於自己書法藝術未來的發展有何規劃?
L:我希望自己能夠一直保持積極的創作秉性,不斷進行探索,創作出更具價值的作品。目前,我最希望的是作品在貴刊登出後,能夠讓一部分人看到我的作品,從而使得他們產生一些共鳴,而後跟我進行討論和互動。經常有觀者,看到我的作品後,打電話給我,說要買我的哪幅作品,那其實並不是我真正希望的結果。畢竟,一件好的書法作品要耐看,需要人們反複品鑒,慢慢品味其中所蘊藏的深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