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裏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 / 3)

同樣在涉農服務商領域,許多新型物種也被不斷生長出的需求而催生,如針對農村電商人才欠缺現狀,專注於客服外包的電商服務商應運而生,集中的客服管理,高效的客服專業化訓練,很好地解決了農村網商的客服需求。如,上海網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做為首批進入客服外包市場領域的服務商,多年來一直蟄伏於眾多電商服務商行列之內,隨著近些年涉農電商火熱,涉農人才難招的窘境, 客服外包服務終於幫助眾多農村網商的燃眉之急。

【案例:浙江乾祐】

浙江乾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初,是一家專為農業品牌、農業企業和零售商提供包括營銷服務、IT服務、客戶服務和物流服務等專業的整合式電子商務創業型服務商。

2013年11月26日贛南臍橙網博會開幕,受贛州市政府委托,浙江乾佑負責了本次網博會從產品選品到主題提煉到頁麵呈現的所有品牌運營工作。浙江乾佑一方麵推動天貓、贛南臍橙旗艦店開設,篩選出4家贛南最具實力臍橙電商企業入駐淘寶特色中國原產地地標館,同時孵化入駐地標館的中小賣家,構建贛南臍橙數字化品牌與品牌網絡傳播與銷售平台。另一方麵,通過各種活動(如送真 “橙”主題銷售活動、雙旦狂歡·橙心橙意送蘋安活動)不斷給消費者呈現贛南臍橙“真”形象,製造係列營銷事件,對優質臍橙產品和企業進行大力度的推廣,也帶動不少臍橙線下賣家加入電商行列。

根據數據顯示,贛南臍橙現有全網淘寶賣家922家,其中來自贛州地區283家,這包括在網博會開幕兩周內新增的21個賣家。乾佑的組織線上銷售同樣成果斐然,網絡博覽會開幕後一個月內,首批4家扶持店鋪網銷490噸臍橙,銷售額480萬元,店鋪瀏覽量突破170萬。

二、本地化綜合服務商興起

淘寶網特色中國項目是淘寶網傾力打造的中國地方消費門戶網站,主打地方農特產品和旅遊資源,通過開放的運營方式和地方館運營商、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共同打造。2013年該項目在全國遍地開花,至2014年2月底已經開設25家特色館,遍布全國14個省,包含省級館、市級館、縣級館等多種形態。在這些特色館成功開設並運行的背後,是一批本地化綜合服務商的興起。

這些本地化綜合服務商熟悉當地的農特產品資源,能夠提煉或挖掘出這些產品的優良特性和文化內涵;他們了解當地的電商生態,能夠不遺餘力地幫助其健康發展,如舉辦培訓、沙龍等活動;他們依照市場運作,但同時得到政府或行業協會的支持,可以協調當地農業、旅遊、媒體等相關資源為農產品電商發展服務;當然他們還諳熟各個電商平台的規則與門檻,掌握各種互聯網營銷工具和手段。正是這個本地化綜合服務商群體的興起,為地方土特產網銷市場打開了局麵。

2013年7月,來自全國的50多家本地化綜合服務商(包括巳開館的和申請開館)成立了 “淘寶特色中國TP聯盟”,之後聯盟聯合策劃了淘寶網“雙12”的推廣活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案例】遂網公司與遂昌模式

遂昌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有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優質的農特產品資源。借助淘寶平台,遂昌縣農產品電子商務近些年得到快速發展,2013年農產品的網銷額預計突破1.3億元。

遂昌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背後是“本地化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商”的興起。2011年3月遂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其隨後搭建了麥特龍分銷平台。麥特龍平台將縣域內各個合作社的優質農產品做成產品包放在分銷平台上,而後由縣裏的眾多草根網商將產品包拿到網店裏銷售,麥特龍平台則負責統一配送和物流,從而一下子解決了縣域農產品電子商務裏產品、銷售、物流三大難題,使遂昌農產品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期。麥特龍分銷平台在2011年完成1000萬元的分銷周轉,2012年提高到了 3500萬元,而2013年則達到了8000萬元的規模。

遂網公司的本質是本地化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商,它以電子商務為基礎,打通多個平台,連接線上線下,協同供應商、網商、支撐型服務商(物流、銀行、電信運營商等)和政府等多方資源,為遂昌本地的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服務與支撐。遂網公司將來希望在全國多地輸出其模式,再通過雲端將這些平台連接,相互打通,而今遂網公司的模式已經在浙江桐廬的分水鎮開始複製。

三、物流服務商創新與探索

2013年在淘寶網(含天貓)平台上,從縣域發出的包裹約14億件,增長 133.83%;發往縣域的包裹約18億件,增長105.68%;同樣,2013年農產品相關的包裹數量達到1.26億件,增長106.16%。

快遞包裹井噴的背後,是農產品(包括食品)專業物流企業的迅速成長與不斷創新。2013年,以菜鳥網絡、順豐快遞為首的物流企業也開始在農業領域發力,探索和嚐試各種解決生鮮農產品的物流及配送方案。

【案例】菜鳥的“二段式配送”

農產品(生鮮)電商,冷鏈是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不僅僅需要建庫房,同時還必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冷藏周轉箱及恒溫設備,以及末端宅配冷藏配送工具,否則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戶那裏都會成問題商品。目前在我國具備食品運輸資質和冷鏈運輸的物流企業中,大部分都沒有能力去做“最後1公裏”的配送,反之也是如此。菜鳥通過整合全國冷鏈物流的模式,集合了冷鏈公路貨運、冷鏈中轉中心、城市冷鏈配送公司,落地配公司等多種物流資源,形成新型 “二段式配送”物流模式。

該模式解決了生鮮電商跨區銷售難,生鮮電商商品保鮮難的問題,而且有效地控製了成本,成功支撐了美國車厘子、阿拉斯加海鮮的全球跨境電商C2B的冷鏈服務,幫助了商家和頻道拓展,並為雙十一、雙十二保駕護航,為12月菜鳥全麵推動冷鏈物流平台奠定了基礎。

四、金融貨款情況

2013年阿裏金融累計給涉農網商發放貨款237億元,同比增長152.47%,很好地解決了涉農網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瓶頸。

3 2013年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關鍵創新與亮點

3.1原產地農產品直銷成熱點

在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中,流通環節繁瑣、流通效率低是突出問題。我國目前大部分的農產品都是經由“經紀人-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零售商”的模式到達消費者手中,繁瑣的環節使得農產品的流通成本逐級增加。

流通環節的繁瑣也導致農產品流通領域損耗嚴重,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蔬菜流通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達到54%,蔬菜在流通環節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

從農產品流通產業鏈結構來看,我國農民大多分散生產,缺乏組織,談判地位弱,往往隻能被動接受運銷商提出的價格,在整個流通鏈條中處於弱勢地位。同樣在傳統流通體係的另一端,消費者對於商品的生產信息、流通信息也了解有限,隻能被動依賴中間商披露的信息。

以電子商務為載體的原產地農產品直銷,在2013年成為一大熱點。原產地農產品直銷,通過將農業生產者轉變為網商,或者由電商運營商操盤,將農產品從原產地直接發貨到消費者所在地,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流通模式流通環節繁瑣、流通效率低、損耗嚴重的缺點,同時,也建立起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的平台,促進了信息對稱。

淘寶網特色中國項目是中國原產地農產品直銷的代表,特色中國地方館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作用:

①建立網絡市場的食品安全體係: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產品質檢;

②幫助各地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優勢產業優先發展+100%原產地直供+供應鏈整合;

③支持傳統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轉型:直銷店鋪+網絡代理服務+分銷;

④促進地方產業經濟逐步升級,打造地方電子商務生態圈:政策+人才+企業+物流。

【案例:山西館4天售出73噸老陳醋】

2013年9月22日,特色中國山西館正式上線運營,活動期間每天進入館內的訪客數有1000多萬。在山西館上線的短短4天時間內,山西館共售出509748單、合計2500萬元商品。其中,山西老陳醋奪得館內銷售冠軍,價值300多萬元的73噸老陳醋從山西館售出,這一數量相當於2012年寧化府老陳醋全年省外銷量的1/10。在嚴格篩選生產廠家的基礎上,運營商為保證老陳醋包裝在運輸中不破碎,給每一款醋都做了塑料泡沫盒為其減壓防震。

除山西老陳醋外,山西省的其他特產也取得了不俗成績:忻州糯玉米售出260噸,相當於800畝玉米地一年的產量;小米共銷售16625公斤,相當於80畝穀子地一年的產量;右玉有機豆是這次活動的黑馬,熱銷40000多件,合計20噸;鮮果中,山西新鮮山楂在淘寶網中的銷量排第一。

3.2跨境交易活躍,進□農產品成農產品電商新熱點

根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屆時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市場規模將高達4800億元人民幣。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國進口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在15%左右,2012 年,中國進口常規食品銷售量達630億元人民幣。

進口農產品正在成為農產品電商的新熱點。2013年,先是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售賣美國車厘子”;接著智利駐華大使與淘寶方麵合作,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特產的智利銀鱈魚;丹麥駐華大使館則聯手聚劃算,把丹麥有機奶等農產品帶到中國。泰國、澳大利亞、韓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駐華機構紛紛與國內電商平台達成合作,越來越多的進口食品將從線上渠道進入中國。

以天貓為例,截止到2013年年末,天貓喵鮮生已經與12個國家政府相關部門就農產品進口建立直接合作關係,2014年春節前,共有來自25個國家的進口農產品在天貓上售賣。

之所以出現進口農產品/食品消費熱潮,主要有三方麵原因:①消費升級, 國內消費者對優質、多樣性農產品/食品需求強勁,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的活躍則為國內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②受國內農產品安全環境變化影響,人們認為進口食品更安全;③進口農產品/食品毛利高,激發了越來越多線上線下零售企業加大引進進口農產品/食品。

根據淘寶網(含天貓)及速賣通平台上的跨境數據,2013年在兩個平台上農產品出境交易同比增長81.00%,農產品入境交易(直接來自於海外賣家的交易)同比增長60.97%。出境交易量最大的是茶葉類目,單品則是普洱、蜂蜜、 山參、烏龍茶、七子餅茶、蘋果等;入境交易量最大的類目是傳統滋補品,單品則是蜂蜜、蜂膠、烏龍茶、高麗參、蜂王漿等。

適當進口部分農產品,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但對於國內農產品生產者而言,進口農產品的不斷加大,也意味著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持續改善國內農產品生態環境,提升國內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化程度,已經成為從政府到農業生產者的共同責任。

3.3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生鮮農產品一直是農產品流通領域的重點和難點,2013年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迎來爆發式增長的一年,在淘寶網(含天貓)平台上,生鮮相關類目(水產肉類/新鮮蔬果/熟食)連續兩年保持最快增長,2012年同比增長是99%, 2013年呈現加速態勢,增速更是高達194.58%。

生鮮農產品之所以迎來高速增長,主要原因包括:

①消費者需求拉升。隨著網購概念在國內不斷普及,網購產品的重心也從新奇特產品向“衣食住行”相關的主流生活化產品轉移,而生鮮農產品和消費者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同時,電子商務的便利性也極大地拓展了消費者購買生鮮農產品的選擇麵,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嚐試並接受在網上購買生鮮農產品。

②電子商務平台的直接推動。由於生鮮農產品的特殊性,占領了生鮮農產品的高地,就等於占領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製高點,因此,國內各大電子商務平台均將生鮮農產品作為發展重點。例如,2013年,天貓成立了專門針對全球優選生鮮農產品的“喵鮮生”業務,覆蓋當季水果、新鮮水產、放心鮮肉和進口香米四個品類。

③冷鏈物流、倉儲等基礎設施的改善。2013年,包括青島、廊坊、昆明、鄭州、大同、廣安、泰安、西安等多個城市均出現億元級別的冷鏈基建投資。據中國冷鏈委統計調查,2013年中國冷鏈物流固定資產投資就超過了 1000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24.2%。2013年下半年開始,菜鳥物流也在農產品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加大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