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社交禮儀(2)(2 / 2)

關於信封的書寫,傳統禮儀中收信人的名字後麵要寫“同誌”,因為這不僅是給郵遞員看的。但是在現實生活裏,人們不大願意接受,尤其是給領導、長輩寫信時,名字後麵寫“同誌”二字感到難下筆。主張從禮儀的原則出發,應該靈活機動,不必強求一律。

與鄰裏相處禮儀

從思想上要重視與鄰裏和睦相處與友好往來。不論生活在哪裏,總是離不開鄰裏相處,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鄰居相處一般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做到和睦共處。由於鄰裏靠近,免不了你來他往,這就需要以禮相待,以禮相交,相互關照,相互謙讓,和善相處。

鄰裏之間每次相遇都要親切地打招呼,相互尊重生活習慣,防止互相幹擾。特別是有上夜班的人,或者有什麼特殊情況時,就需要保持安靜、相互照應。鄰居家的一草一木、小動物、小孩子等都要如同自己家的一樣愛護。離家外出時要招呼一聲,請鄰居幫忙照看一下家庭,回來時可以買點紀念品作為禮物送上。

借東西要及時歸還,如有損壞要說明情況,最好不借貴重的東西。鄰裏有事要相互幫忙,如送病人去醫院,搬運較重的東西,農村裏的蓋新房、婚喪嫁娶等,都要相互幫助,應酬、祝賀,多說些祝福和安慰的話。經常幫助鄰居幹些瑣碎的雜活,像幫鄰居把牲口趕到泉上去飲水等。

拜訪禮儀

拜訪是一件經常性的工作,那麼怎樣讓拜訪做得更得體、更具效果,是必須考慮的事情。

1.拜訪前要事先和對方約定,以免撲空或擾亂主人的計劃。拜訪時要準時赴約,時間長短應根據拜訪目的和主人意願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長。

2.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馬上接待,可以在接待人員的安排下在會客廳、會議室或在前台,安靜地等候。如果接待人員沒有說“請隨便參觀參觀”之類的話,而隨便地東張西望,甚至伸著脖子好奇地往房間裏“窺探”,都是非常失禮的。

3.有抽煙習慣的人,要注意觀察周圍有沒有禁止吸煙的警示。即使沒有,也要問問工作人員是否介意抽煙。如果等待時間過久,可以向有關人員說明,並另定時間,不要顯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4.即使和接待者的意見不一致,也不要爭論不休。對接待者提供的幫助要適當地致以謝意。要注意觀察接待者的舉止表情,適可而止。當接待者有不耐煩或有為難的表現時,應轉換話題或口氣;當接待者有結束會見的表示時,應識趣地立即起身告辭。

5.到達被訪人所在地時,一定要用手輕輕敲門,進屋後等主人安排後坐下。後來的客人到達時,先到的客人可以站起來,等待介紹或點頭示意。

6.拜訪時應彬彬有禮,注意一般交往細節。告辭時要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別,說“再見”、“謝謝”;主人相送時,應說“請回”、“留步”、“再見”。

稱呼禮儀

正確、適當的稱呼,不僅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重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係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務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規,二是要入鄉隨俗這兩點。另外,還應對生活中的稱呼、工作中的稱呼、外交中的稱呼、稱呼的禁忌細心掌握,認真區別。

生活中的稱呼應當親切、自然、準確、合理。在工作崗位上,人們彼此之間的稱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莊重、正式、規範。以交往對象的職務、職稱相稱,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稱呼方法。比如張經理、李局長。

國際交往中,因為國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稱呼就顯得千差萬別。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規律,二是要注意國別差異。

在政務交往中,常見的稱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還有兩種方法,一是稱呼職務(對軍界人士,可以以軍銜相稱),二是對地位較高的稱呼“閣下”。教授、法官、律師、醫生、博士,因為他們在社會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為稱呼。

介紹禮儀

“第一印象是黃金”。介紹禮儀是禮儀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內容。

介紹是人與人進行相互溝通的出發點,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社交或商務場合,如能正確地利用介紹,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廣交朋友,而且有助於進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傳,並且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消除誤會,減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