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有多種方式。
1.介紹自己
在社交活動中,如果想結識某個人或某些人,而又沒有人引見,可以自己充當自己的介紹人,把自己介紹給對方。確定自我介紹的具體內容,要兼顧實際需要、所處場景,要具有鮮明的針對性,不要“千人一麵”。有時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詞相結合,以增強別人的記憶。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紹為:周總理的“周”,英雄的“英”。但如果介紹人在場,自我介紹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2.介紹別人
在為他人做介紹時,可以遵循這樣的順序: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把職務低的介紹給職務高的。如果介紹對象雙方的年齡、職務相當,異性就要遵從“女士優先”的原則,即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對於同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紹給和你不熟悉的;介紹雙方職務有高有低的時候,就把職務低的介紹給職務高的;也可以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介紹等。
為別人介紹之前不僅要征求一下被介紹雙方的意見,在開始介紹時再打一下招呼,不要上去開口即講,讓被介紹者措手不及。當介紹者詢問是不是要有意認識某人時,不要拒絕或扭扭捏捏,而應欣然表示接受。實在不願意時,要委婉說明原因。當介紹者走上前來,開始為你進行介紹時,被介紹者雙方都應該起身站立,麵含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視介紹者或對方。
當介紹者介紹完畢後,被介紹者雙方應依照合乎禮儀的順序進行握手,彼此問候一下對方,也可以互遞名片,作為聯絡方式。不論是給別人做介紹還是自我介紹,被介紹雙方態度都應謙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無禮或畏畏縮縮。
握手禮儀
握手,是交際的一個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勢和時間的長短往往能夠表達出對握手對象的不同禮遇和態度,顯露自己的個性,給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過握手了解對方的個性,從而贏得交際的主動。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說:我接觸的手有能拒人千裏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滿陽光,你會感到很溫暖……通常,和人初次見麵,熟人久別重逢,告辭或送行都可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也是最常見的。有些特殊場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賀,感謝或慰問時;雙方交談中出現了令人滿意的共同點時;或雙方原先的矛盾出現了某種良好的轉機或徹底和解時習慣上也以握手為禮。
握手時,距對方約一步遠,上身稍向前傾,兩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並攏,虎口相交,拇指張開下滑,向受禮者握手。掌心向下握住對方的手,顯示著一個人強烈的支配欲,無聲地告訴別人,他處於高人一等的地位。應盡量避免這種傲慢無禮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裏握手顯示一個人的謙卑與畢恭畢敬,如果伸出雙手,更是謙恭備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態是兩手的手掌都處於垂直狀態。這是一種最普通也最穩妥的握手方式。
戴著手套握手是失禮行為,女士可以例外。當然在嚴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脫。比如雙方都戴著手套,帽子,這時一般也應先說聲:“對不起”。握手時雙方互相注視,微笑,問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顯得心不在焉。
除了關係親近的人可以長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兩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經心地用手指尖“蜻蜓點水”式去點一下也是無禮的。一般要將時間控製在三五秒鍾以內。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誠和熱烈,也可較長時間握手,並上下搖晃幾下。
握手時兩手一碰就分開,時間過短,好像在走過場,又像是對對方懷有戒意。而時間過久,特別是拉住異性或初次見麵者的手長久不放,顯得有些虛情假義,甚至會被懷疑為“想占便宜”。
長輩和晚輩之間,長輩伸手後,晚輩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級之間,上級伸手後,下級才能接握;男女之間,女方伸手後,男方才能伸手相握;當然,如果男方為長者,遵照前麵說的方法。
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時要講究先後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長者後年幼者,先長輩再晚輩,先老師後學生,先女士後男士,先已婚者後未婚者,先上級後下級。
交際時如果人數較多,可以隻跟相近的幾個人握手,向其他人點頭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為了避免尷尬場麵發生,在主動和人握手之前,應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對方歡迎,如果已察覺對方沒有要握手的意思,點頭致意就行了。
在公務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後次序主要取決於職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閑場合,它主要取決於年齡、性別、婚否。
在接待來訪者時,這一問題變得特殊一些:當客人抵達時,應由主人首先伸出手來與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辭時,就應由客人首先伸出手來與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歡迎”,後者就表示“再見”。這一次序顛倒,很容易讓人發生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