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業雲國產產業鏈持續深入(1 / 2)

行業雲國產產業鏈持續深入

新聞背後

作者:陳翔

如何在生態係統中打造中國自己的產業鏈,如何使國產產業鏈相互融合,實現各個層麵的深度合作,是中國IT 產業正在踐行的一條必由之路。在這條道路上,浪潮已經開始先試先行。

是否擁有強壯健康的生態係統是衡量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一大指標。更進一步的話題則是,當相關國內企業試圖通過某一基礎創新獲得突破時,快速發展的瓶頸也來自於產業鏈的製約。如何在生態係統中打造中國自己的產業鏈,如何使國產產業鏈相互融合,實現各個層麵的深度合作,是中國IT 產業正在踐行的一條必由之路。

在這條道路上,浪潮已經開始先試先行,其去年推出的填補國內空白的浪潮天梭K1小型機已經突破了金融、政府、電信、製造業、交通運輸等12個大型行業,在新疆建設銀行、農業部、勝利油田等多個客戶的某些應用中實現了對國外小型機的替代。而且,浪潮深知國產產業鏈的重要,據悉,由其牽頭成立的國產聯盟成員目前已經增至38家,太極、中科軟、銳捷網絡、大唐電信等國內骨幹IT企業悉數在列,聯盟成員涵蓋了服務器、芯片、操作係統、中間件、網絡通信等多個領域,已經形成一條較為完整的國產化的IT產業鏈。此外,“合作是兩翼”也一直是浪潮的核心市場策略,目前浪潮的合作夥伴規模已經達到500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雲計算的大潮下,用戶正在從購買產品轉變為購買服務,IT企業的交付方式也相應地從“產品+方案”向“平台+服務”進行轉變。因此,除了產品方案企業互相深度合作之外,國產化產業鏈的另一個關鍵環節將涉及與行業用戶更為貼近的係統集成商、軟件開發商、谘詢服務商,這樣整個產業鏈才能不斷深入,實現從產品到用戶的產業鏈貫通。7月25日,浪潮就與榮之聯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達成全麵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應該說,作為國產主機聯盟的成員和國內信息產業的骨幹企業,此次合作對於推進關鍵行業尤其是行業雲國產化進程中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行業雲持續深入

眾所周知,浪潮首先提出了行業雲的概念。中國各個行業已經具有完備的信息化基礎,行業客戶需要雲平台實現數據向服務的轉化。同時,行業雲建設具有成熟的技術和應用基礎,經過三金工程、十二金工程、數據大集中等幾個建設周期,稅務、工商、能源等行業用戶積澱下來大量異構的、相對封閉的海量數據,雲計算可以將這些業務數據的巨大潛在價值釋放出來。此次浪潮與榮之聯的戰略合作領域就涵蓋公安、能源、智慧城市、生物醫療、大數據、物聯網等各個行業,涉及自主可控聯合解決方案、渠道、市場和IT服務等多個方麵內容。

“在整個產業鏈中,越接近用戶產業規模越大,同時,越基礎的產品供應商越少,越接近用戶供應商越多。”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恩東認為,“這是因為不同行業用戶需求多樣,同時,每一個用戶都會有綜合需求,所以要打造產業鏈,整合各自的優勢形成不同層麵的交流和互動。浪潮與榮之聯的發展是互補關係,也有深度合作模式,這樣才有利於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