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智慧圖書館及其服務模式的構建(1 / 3)

淺談智慧圖書館及其服務模式的構建

科研發展

作者:馬建軍

【摘要】本文從智慧圖書館的概念,提出智慧圖書館是繼複合圖書館、數字圖書館之後,圖書館發展的一個更高級階段。智慧圖書館是在物聯網環境下,以雲計算技術為基礎,以智慧化設備為手段,實現書書相聯、書人相聯、人人相聯,為用戶提供智慧化服務。闡述構建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模式。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智慧流動;智慧環境;智慧生活

圖書館的發展是漸進式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伴隨著科技的創新和進步。隨著物聯網概念的正式提出並迅速波及全球,在圖書館界,繼複合圖書館、數字圖書館之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標誌的智慧圖書館正在走進人們的視野。

1.智慧圖書館的概念

目前社會各種各樣智慧的概念,如智慧城市、智慧企業、智慧醫療等成為人們研究和描畫的重點。其中,智慧圖書館也概莫能外。

當前關於智慧圖書館的定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表述,研究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相應的描述,例如從智能建築的角度等。檢索近期的相關文獻可以發現,目前國內關於智慧圖書館的研究較多地與物聯網、雲計算及數字圖書館、複合圖書館等概念相聯係。筆者認為,智慧圖書館是建立在物聯網和數字圖書館基礎之上的新型圖書館,具有物聯網和數字圖書館的雙重特征。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圖書館的技術基礎,人物互聯是智慧圖書館的核心構成,而實現由知識服務向智慧服務的提升則是智慧圖書館的精髓。可以說,智慧圖書館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即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提供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服務;而其內在特征是在繼提供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知識服務之後,提供以人為本的智慧服務,滿足讀者日益增長與不斷變化的需求。可見,智慧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服務技術提升、服務理念創新、管理形態轉型的一場革命。

2.智慧圖書館服務的理念及特點

智慧的定義是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把握和解決事物的能力。智慧是推動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知識價值化的重要力量。圖書館作為人類社會的知識中心,是知識聚集和知識傳播的重要場所。圖書館要幫助讀者在使用知識的過程中創造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不是僅僅提供信息服務就能做到的,必須依靠圖書館創造性的知識服務,也就是說圖書館要提供有智慧的知識服務。可見,智慧服務是建立在知識服務基礎上的,運用創造性智慧對知識進行搜集、組織、分析、整合,形成全新的知識增值產品,支持讀者的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因此,圖書館智慧服務是通過知識產品的服務給讀者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知識產品的增值性。同時要求圖書館員應具備高水平的職業技能,為讀者提供更深層次的信息服務,才能構建“智慧圖書館”[1]。

圖書館智慧服務具有五大基本特征:一是公共性。其服務是麵向廣大用戶、社會群體和全人類的,是一種普惠範圍的服務;二是智慧性。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是在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知識服務基礎之上的智慧服務,圖書館充分發揮客觀知識的擁有者、整合者、啟發者的核心作用,幫助用戶在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創新知識、提升智慧;三是資源豐富性。圖書館必須通過物聯網、雲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掌握豐富的信息資源。它包括紙質資源、數字資源、網絡資源等;四是管理集群化。圖書館通過集群化綜合服務平台實現知識的共建性整合、集約式顯示、便捷性獲取、無障礙轉換、跨時空傳遞等;五是服務協同性。包括行業協同、地區協同、國家協同、全球協同等,在係統的頂層設計上整體推進,使資源由分散趨向集約、由異構趨向統一,克服資源在布局上各自為政、分散管理和重複建設的弊端,實現智慧圖書館的管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