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子技術與產業群研究
探索與觀察
作者:趙海翔
【摘要】微電子技術進步促進了微電子產業的發展,同時,以微電子產業為基礎的許多領域也正在形成產業群發展浪潮。本文旨在探討微電子技術與產業群的關係,研究微電子產業群,區分微電子相關性產業群和微電子產業集群,揭示其產業群的特殊性,深化我們對微電子產業群的認識,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產業群;產業集群;相關性產業群
微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促進了微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在以微電子產業為基礎的許多領域產生了極富創造性的變革,從而引領了新一輪的產業群發展浪潮。本文旨在通過對微電子技術與產業群發展關係的研究,探討微電子產業群的分類以及它們的特征,把握微電子產業群發展的基本要求,促進微電子產業群健康有序發展。
一、微電子技術的發展
微電子技術是隨著集成電路,尤其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係列技術,它包括係統和電路設計、器件物理、工藝技術、材料製備、自動測試以及封裝、組裝等一係列專門的技術。微電子技術除集成電路外,還包括集成磁泡、集成超導器件和集成光電子器件等。為便於分析,我們設定:研究的微電子技術主要限於集成電路的器件、工藝技術等領域。
微電子技術始於1947年晶體管的發明,到1958年前後已研究成功以這種組件為基礎的混合組件,1962年生產出晶體管—晶體管邏輯電路和發射極耦合邏輯電路。上個世紀70年代,由於單極型集成電路(MOS電路)在高度集成和功耗方麵的優點,微電子技術進入了MOS電路時代。從1958年TI研製出第一個集成電路觸發器算起,到2003年Intel推出的奔騰4處理器(包含5500萬個晶體管)和512Mb DRAM(包含超過5億個晶體管),集成電路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5%。
目前,微電子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其發展表現在三點:一是縮小芯片中器件結構的尺寸,即縮小加工線條的寬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數量,即擴大集成規模;三是開拓有針對性的設計應用。其中微電子前沿技術包括:微電子製造工藝(元器件的生產、測試和封裝等);微電子材料的研究;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混合信號/射頻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微機電係統(MEMS)技術等。例如,微電子製造工藝中的微加工技術是製造微機電係統(MEMS)的主要手段。微加工技術包括IC製造技術(如光刻、薄膜澱積、注入擴散、幹法和濕法刻蝕等)、微機械加工技術(如犧牲層技術、各向異性刻蝕、反應離子深刻蝕、雙麵光刻、鍵合,以及軟光刻技術等)和特殊微加工技術。
綜觀微電子技術發展,主要趨勢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器件的特征尺寸繼續縮小。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正在向0.1微米以下階段進軍。二是重點發展係統集成芯片(SOC)。SOC進一步發展,可以將各種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敏感器和執行器與信息處理係統集成在一起,從而完成從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到執行的係統功能,這是一個更廣義上的係統集成芯片。三是微電子技術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將誕生新的技術和產業增長點。微機電係統技術(MEMS)和生物芯片等便是這方麵的典型例子。前者是微電子技術與機械、光學等領域結合而誕生的,後者則是與生物工程技術結合的產物。
二、微電子產業群的類型
可以看出與上述微電子技術發展相伴生的是微電子產業群,該產業群的形成、發展和變革主要就是微電子技術促成的,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在許多方麵突破了資源環境的約束,不斷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全方位地拓展新的產業疆域。
為了準確劃分微電子產業群的類型,首先需要清楚產業群和產業集群的區別和聯係。產業集群是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在1990年《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正式提出的,按照他給其所下的定義,是在特定領域中,一群在地理上臨近、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和相關法人機構,並以彼此共通性和互補性相聯結。而產業群則是在產業鏈關係上、在地理領域上都有密切聯係的企業和其他組織的聯結共生體。因此,產業群和產業集群的區別是明顯的,不應當把它們混同。當然,它們的聯係在於產業群包含產業集群,產業集群是產業群的一種類型。按照產業鏈關係和地理區域關係,我們可以把產業群劃分為相關性產業群和產業集群兩種類型。同理,微電子產業群應當劃分微電子相關性產業群和微電子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