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冒險一點的精神(1)(3 / 3)

盛田昭夫反駁說:“汽車音響不也是不能錄音,但卻有上百萬人買它。”

即使盛田昭夫如此有力的說明,企劃部門的人還是不太讚成,最後盛田昭夫保證說:

“要是今後賣不到十萬台,我這個總裁就辭職不幹好了。”

當然,辭職可能是睹氣開玩笑的話,但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

而後事實證明,新生產的隨身聽普遍受歡迎,幾年間就賣了兩千多萬台。

有了這次寶貴的經驗,盛田昭夫深深體驗到金領應有膽識,要勇於冒險犯難。

他認為沒有打不開的市場,重要的不僅是市場調查,而是要想辦法“開發”市場。

他們要冒九死一生的危難去“打”天下,我們則更要衝破重重障礙與競爭,才可能建立偉大的事業。

這幾年,彙率一再升值,台灣企業無不憂心忡忡,深恐無以應對。

然而,麵對逆境,他們要做的不但不是逃避,而是要鼓起勇氣,以策略性的思考超越困難,尤其要激勵同事的上進心。

當然,領導者更要有膽識提升職工的抱負水平,給予適度的“升級”壓力,方能創造“不可能”的奇跡。

鬆下幸之助在1961年的做法,可做為我們的借鑒。

當年,豐田汽車應日本貿易市場化的需要,必須與美國等外國汽車短兵相接地競爭,麵對此競爭逆境,遂要求所有的日本工廠減價20%。

由於鬆下通信工業公司供應豐田汽車公司的收音機,因此也接到降價的要求。

鬆下幸之助於是請教其經營幹部:

“現在每台賺多少呢?”

“大概隻賺3%。”

“太少了,3%本身就是個問題,現在又要降價20%,這豈不糟糕透頂嗎?”

經過再三研究,毫無有效對策。於是大家主張以“辦不到”為由,再跟豐田討價還價。

然而鬆下幸之助個人卻從根本上做策略性的思考:“為何豐田汽車公司要這麼要求?不配合的話,則會有怎樣的不良後果?”

既然以目前的情形再降20%根本不可能,那麼隻有另辟蹊徑,做根本的改變。

幾番思量,鬆下幸之助做了以下的指示:

“性能絕不可降低,外觀也不改變,在這兩個原則下,我們全麵變更設計,希望在降價百分之二十之後依然有合理的利潤。這樣做,可能會有暫時的損失,然而這並非隻是豐田問題,而是為維持與發展日本工業,大家應有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家要盡力而為。”

後來鬆下通信公司不但依豐田要求而降價,又借著這次的“升級”壓力,促進其產品的革命與根本的改良,而且有更大的合理利潤,並印證了“事在人為”的哲理。

世上之事能否成功,全在你做或不做。想做,再多的困難也能克服;不做,再簡單的事也無法完成。

事情若做不成,反正可以推禦責任的理由多得不可勝數。

日本著名的企業山多利,其創辦人鳥井信治郎“做做看”的經營理念很有創意與膽識。

他最有名的口頭禪就是:“做做看,不做怎麼會知道?”

由於有這種挑戰精神,山多利這幾年在製造與販賣威士忌方麵有甚多的突破。

總之,事在人為,成為金領的膽識在於行動魄力,同時我們要以不怕失敗的挑戰精神,麵對權威與各種橫逆,那麼所謂“得道多助”,最後終會創造出不可能的奇跡。

鬆下幸之助在22歲時成為金領,當時他對未來能否取得大成功並無把握;一步跨向充滿挑戰的未知世界,難免有些迷惘茫然之感。

然而,鬆下幸之助渴望成功的念頭卻十分強烈,同時也做了萬一失敗的心理準備,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萬一失敗,再另謀生路就是了。

“假如你失敗了,有何打算?”

當時鬆下幸之助毫不猶豫地回答:

“怎麼辦?真是走投無路,就去賣麵吧!而且我一定要賣比別人都好吃的麵,讓每個顧客都喜歡。同時也打定‘萬一失敗’,縱然身無一物,我也要東山再起的決心。”

振奮你的冒險心

可以肯定,有很多人冒險失敗了,成功和失敗相輔相成,這是規律,沒有什麼可值得大驚小怪的。積極的人是學習他人冒險成為金領的經驗,大膽地冒險;消極的人看到的是一係列的失敗,所以永遠謹小慎微,最終一樣走向失敗。

日本保險推銷王原一平,當年以“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心情求見三菱財閥首腦兼其服務公司的董事長串田先生,希望對方為他介紹商界大人物。

好不容易才見到串田董事長。一見麵,原一平競怯懦地說不出話來,許久才結結巴巴地自我介紹說:“我……我是明治保險的銷售員原一平。”

不等他說完,串田就不耐煩地大喝一聲:

“你找我到底有什麼事?”

“我想請董事長把我介紹給日清紡織會社的宮島清次郎社長。”

“什麼!保險那樣的東西竟然還可以介紹!”

原—平一聽,霎時間就衝動地往前跨了一大步,並罵了一聲:

“你這個大混蛋!”

串田董事長不由得後退了一步,原—平毫不放鬆地乘勝追擊:

“你剛剛怎麼說‘保險那樣的東西’?”

“……”

“公司不是教我們說人壽保險是神聖的事業嗎?”

“虧你還是我們公司的董事長啊!等著瞧吧!我馬上回到公司,向全國的職工宣布董事長瞧不起‘保險那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