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前,他做過一家塑膠褲帶製造公司的推銷。
推銷工作令他廣泛接觸客戶,熟識市場趨勢,建立銷售渠道,為日後創業打下基礎。
塑膠產品既耐用,又便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漸受到歡迎。
李嘉誠於是選擇了生產塑膠產品,作為創業的起點。
初期生產塑膠玩具和家庭日用品,出口到歐美。但李嘉誠懂得判斷良機,集中資金,改而生產塑膠花,帶來巨大的成功。
《李嘉誠成功之路》這樣描述:
“他放眼市場的發展趨勢,看到戰後世界經濟迅速恢複,香港貿易鼎盛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欲望、價值觀念也隨之而發生變化,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享受,要求美化環境,裝飾入時,高雅舒適。”
此外,李嘉誠又“從市場調查人手,發現美國和加拿大等地,一般住宅都有前後花園,如果種的是真花木,天天要澆水,每周要除草,不勝其煩”。
根據種種跡象,李嘉誠判斷:“美觀價廉、經久耐用的塑膠花,必將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喜愛,一個塑膠花的黃金時代就要到來。”
1957年,機會來了。
意大利有廠家生產塑膠花,受到歐美用戶歡迎。李嘉誠馬上飛到意大利進行考察,吸收製作塑膠花的技術,又帶了最暢銷的綠球花品種回來進行研究。
不久,他把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正式投入大規模生產塑膠花。
以後幾年,李嘉誠憑著信譽昭著,產品價廉物美的優點,深受香港及歐美用家歡迎,訂單源源不斷從各地湧來。
這時,李嘉誠抓緊機會,擴大生產。
當時,北美有一家大批發商派購貨部經理來港,打算參觀長江的廠房,並商量落單。購貨經理將會在一周後抵港。
這家批發商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廣設銷售網,如能引起他的青睞,必能大大擴展在美國、加拿大的市場。
於是,李嘉誠毅然決定,在一周內成立新廠,談何容易!然而,李嘉誠做到了。
他鼓勵起員工的熱情和幹勁,全廠上下一心,夜以繼日工作,“終於按計劃提前完成籌建新廠任務並順利投入生產”。
結果,購貨經理看過新廠房之後,深受感動,決定定貨。
經過一番努力,李嘉誠爭取到這家大主雇,得到每年過百萬美元的訂單。
此外,李嘉誠通過這家公司,取得了加拿大銀行界的信任,為日後合作奠定了基礎,這是借助判斷力來創造機會的一個例證。
創造力
古往今來,具有創新精神的人,都不拘常規,因此獲得更多的機會,從而達到勝利的彼岸。而缺乏創新思維,就會使本來可以創造、發明、發現的很多機會喪失掉。
奧斯本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創造工程學家,就是他,在21歲那年卻失業了。為了維持生活,他不得不到處尋找工作。
一次,他到一家報社應征,主考人問他:“你從事寫作有多少年的經驗?”
奧斯本是一位誠實的青年,他直言相告:“隻有3個月,但是請你先看一看我所寫的文章吧!”
主考人看完後對他說:“從你寫的文章來看,你既無寫作經驗,又缺乏寫作技巧,文句也不夠通順,但內容卻富有創造性,暫時錄用,試一試。”
問題很清楚,奧斯本被錄用的“運氣”,是他的創造性帶來的,如若沒有這一點,事情將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奧斯本本人非常重視主考人對自己潛在能力的偶然發現,並深刻預見到“創造性”的可貴。
從那以後,他就積極主動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奇跡也就在發揮創造力的過程中出現:
他從一個未受過高等教育的小職員逐漸成為金領,並撰寫了一部著名的《思考的方法》一書,於1941年出版,成為當代創造工程學的奠基者之一。
創造能力是指在自然和社會領域中,探索求知的能力,是指在所從事的一切活動中進行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