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息息相關的七大因素(2)(1 / 3)

愛因斯坦曾講過一段精辟的話: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僅僅是一個科學上的實驗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以及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促進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想象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如果不善於想象,學一點知識就是一點知識。

如果他善於想象,常常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以至產生認識上的飛躍,激起創造的靈感,開出機會之花。

為了對事物進行想象,首先要在腦海中浮現形象。

這些作為素材的形象越豐富,想象的能力越強。

此時,隻要靈機一動,以兩個事物的共同象征為媒介進行類推,則思維便進入了高級狀態。

貝爾發明電話的過程就是這樣。

貝爾在一次實驗中發現:鐵芯線圈前麵的音叉如果振動,線圈中就會產生電流,從而與之相連的另一相同線圈前麵的音叉也振動。

由此他想象到,如果用一塊金屬簧片代替音叉不就可以把聲音傳遞過去了嗎?

經過多次試驗,貝爾終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電話機。

日本的田熊常吉,原來是一位木材商,但他革新了世界上著名的鍋爐,創造了田熊式鍋爐。

一次,他翻閱小學自然課本,有關血液循環的知識引起了他的重視,他將鍋爐的模型與血液循環的模型進行比較,甚至將兩者重迭起來進行一一對比,從中模擬、借鑒,產生了創造性想象,確立了創造目標,實現了革新鍋爐的目的。

又如,哈維在創立血液循環學說以前,讀到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受益匪淺,他從“行星可以繞著太陽循環運動”,想象到血液是否也可以繞著心髒做循環運動。

帶著這個問題,他經過多年的反複實驗,終於發現:由於心髒的跳動、動脈搏動和靜脈瓣結構,保證了血液在體內循環運動……就這樣,哈維創立了血液循環學說。

在培養想象力的過程中,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知識是想象的基礎。

隻有具備了豐富的實踐知識和書本知識之後,才有可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創造新世界的天空中翱翔。

俄國學者赫爾岑說:“書是和人類一起成長起來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學說,一切打動心靈的熱情都在書裏結晶形成;在書本中記述了人類狂激生活的宏大規模的自由,記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偉自傳。”

美國有一個叫克利夫的科學幻想小說家寫出了一部科技小說《期限》,描述了製造原子彈的故事。

由於他閱讀並研究了大量有關原子彈方麵的書刊資料,同時賦予小說豐富的想象,因此創作的小說竟然和美國當時的“曼哈頓計劃”的實際情況極為相似,以至軍事情報局對小說作者是否竊取過情報產生懷疑。

同時,書中還存在著有利於創立科學理論的機會。

例如,達爾文在創立進化論學說的過程中,遇到了從理論上對新發現進行解釋不得要領的難題。

恰在這時,他偶爾讀到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競豁然開朗,得以用生存鬥爭、自然選擇、遺傳變異來解釋動植物的起源和發展,從而完成了他的生物進化學說。

正如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寫道:“1838年8月,即我開始係統的調查工作之後15個月,我閱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以資消遣,同時由於長期觀察動植物的習慣,當然不難認識隨處可見的生存競爭的事實,於是我大悟:在這種環境下,有利的變化勢必保存下來,而不利的則歸於消滅。這樣的結果便是新種的形成。這時,我終於得到了一個可以作為工作根據的學說。”

又如,191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火聲中,舉世聞名的魏格納的《海陸的起源》誕生了。

它的問世,開創了當代地球科學變革的新時代。

對於這一成就,作者曾說過非常感謝的話。

他說,大陸漂移的想法是在1910年最初得到的,“有一次,我在閱讀世界地圖時,曾被大西洋兩岸形狀的相似性所吸引,但當時我卻隨手丟開,並不認為具有什麼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