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創造你一生的機會(3)(3 / 3)

結果在他失明後的17年間,又口述出版了幾本書,發表了400篇左右的論文。

有些人對金領的聰明過人豔羨不止。認為機會隻有對天生聰明的人才有,由此感到自己“腦袋笨”,機會與自己不沾邊。

機會與一個人的聰明有關嗎?

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大發明家愛迪生的一生。

他一生的發明有2000種以上,他活了85歲,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發明。

人家問他,這是不是由於他的天才?

他回答:“天才是什麼?就是一分靈感加九十九分血汗。”

愛迪生是聰明的,他的聰明,以及他的成功是靠汗水和不竭的毅力澆灌的。

別的不說,隻他在發明電燈時,為了選擇能白熾發光而不會很快燒掉的燈絲材料,他做實驗足足花費了一年的時間。

可見機會是勤奮的結晶,聰明隻是為機會出現助一臂之力。

聰明對每個人確是有差異的。那麼一個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聰明才智,才能出色地擔當起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並不斷地在工作中遇到機會呢?

所謂聰明,是指一個人所獲得的知識,掌握工作的技能以及方法。

一個人在獲得堅實知識的基礎上,還必須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觀察、思考、分析、判斷、想象、綜合以及創新,才會有機會的出現。

由此看來,要使人聰明些,還得勤奮地掌握知識,沒有勤奮地去掌握知識,也就不能算作起碼的聰明。

聰明來自勤奮,也同樣是對知識和事業的執著追求。

一個人過分地強調先天的聰明是不恰當的,關鍵在於後天的努力。

正如有一位科學家在挑助手時,提出這樣的要求:“智力,中等以上即可,但必須勤奮刻苦,有毅力!”

每個人的聰明程度雖有差異,但是,對每一個正常人來說,這種差異並不是一個在地下,一個在天上。

一個熟練的染色工人能分辨40多種深淺不同的顏色;有經驗的研磨工能辨別萬分之一毫米的微隙;訓練有素的畫家評定高度比值的準確性比尋常人高出四五十倍,他們這種與眾不同的辨別能力難道是天生的嗎?

正如亞當·斯密所說的:“個人之間天賦才能的差異,實際上遠沒有我們所設想的那麼大。”

學會在忍耐中成為金領

要懂得欣賞別人,時常提醒自己,沒有僥幸的金領。別人成為金領,一定有他過人之處,應向他學習。

麵對悶局,要沉得住氣。

別人運氣好,機會來得早,得來較容易,我們應為他高興,並注視他是否有足夠能力去捕獲機會。

如果他有真才實學,你也應為公司聘得一位人才而高興。如果他隻是庸才,運氣一過,機會可能落在你頭上。

有幽默感的人,比較能忍耐。

要學會自我解嘲,不時拿自己開開玩笑。

首先是要冷靜、客觀地看清楚自己。

滿以為自己做得已是最好,可能其實隻是做了《伊索寓言》裏的青蛙,鼓脹了肚子,就以為很威武。

又好像舉臂抵擋車輛的螳螂,以為自己真的了不起。

自我解嘲會令自己頭腦清醒。因此,當你麵對悶局時,要保持笑容。

此外,胸襟寬廣的人,也比較能忍耐。

在等待期間,要保持警覺,因為機會隨時會降臨。

這要求你保持最佳狀態,否則,可能令長期辛苦耕耘而得的成果毀於一旦。

“世事豈能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努力爭取表現,然後耐心等待機會。

要懂得欣賞別人,時常提醒自己,沒有僥幸的金領。別人成為金領,一定有他過人之處,應向他學習。

在得到老板賞識,獲得提拔之前,需要耐心地等待機會,不要沉不住氣。繼續埋頭工作,你的成績,老板是看得見的。

最容易令人沉不住氣的有以下情況:

1.自己以為已做到最好,但老板好像沒有看見一樣,絲毫沒有表示。

2.自以為自己最有機會升級,誰知老板提升了別人。

碰到上述情形,提議你作自我反省。

你的表現真的無懈可擊?有沒有什麼地方值得改善?

我們假定老板提拔的那個人,是個客觀、理性的決定。那麼,別人被提拔,他一定有比你更適合坐上較高位置的條件,你應該向他學習。

一、Mark的啟示

“我在三年內受盡淩辱,隻為等待一個機會……”Mark說。

這是《英雄本色》裏激勵人心的一幕。

話說寧子豪(狄龍飾)被阿成出賣,在台灣坐牢。

Mark(周潤發飾)在一次槍戰中,一條腿中彈了。

阿成取代Mark的地位,做了偽鈔集團的首領。Mark則淪為抹車仔。寧子豪三年刑滿回港,和Mark重逢。

兩人受盡阿成淩辱和壓逼,MarK忍無可忍,誓要從阿成手中奪回昔日的光彩。

Mark滿以為等待寧子豪回來,一群好夥伴可以東山複出,但寧子豪已決心不幹。Mark滿腔激憤,把三年多以來受盡的屈辱和憤怒,盡情傾吐出來。

這段對話不但說出了Mark的心聲,也在一定程度說出許多朝夕在等待機會的人的心態,值得抄錄下來:

“我有自己的原則,”Mark說,“我絕不再想向人卑躬屈膝!我在三年內受盡淩辱,隻為等待一個機會。我要奪回昔日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