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迪創可貼是1920年公司雇員厄爾·迪克森發明,事實上,他是專為他“很笨的”妻子發明的,因為她在切菜的時候總是把手切破。可強生公司決定把它推向市場,進行試驗,結果成了公司有史以來銷路最好的產品。
還有沃爾——馬特百貨公司。美國的工商管理碩士班戰略計劃課程中,把這家公司作為典型戰略計劃的成功案例來講授,但沃爾——馬特百貨公司的員工卻一直對此感到好笑。
一位沃爾——馬特的部門經理說:“我們信奉這一信條:‘做一下,調查一下,再試一下’。如果你嚐試了一下,那方法管用,你就將它保留下來;如果不起作用,那麼就加以調查或再試別的辦法。”吉姆·沃爾頓則總結道:
“我們對一些把爸爸(薩姆·沃爾頓,公司創始人)當做天生的能作複雜、周密計劃並且切實實施的偉大戰略家的作家們嗤之以鼻。爸爸的事業之所以興旺發達,是因為他能變化,他所做的決定沒有哪個是神聖的。”
至於美國近幾十年來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的3M公司,更是把這種嚐試方法變成了製度化的行為。
公司曆史上最重要的一些產品——也是人類曆史上對生活質量提高最重要的一些產品,如防水砂紙、透明膠、告示帖等等,無一不是公司的那種“試它一試”的思想結果。
公司總裁理查德·P·卡爾頓在1925年就在公司的技術指導手冊中嚴格規定了這種嚐試戰略:
“就新想法而言,(我們)必須采用創造和檢驗兩手都硬的(程序)……逐漸地提出的每個想法都應獲得證明其價值的機會。之所以如此,有如下兩個原因:1.如果它是個好想法,那麼我們就需要它;2.如果這想法不好,那麼我們在證明它不切實際時,就保險不會犯錯誤,這樣也就心安理得了。”
當然,這種嚐試戰略不能保證不犯錯誤。表麵看起來的機會並不都是真的機會。
有些所謂的機會還往往會使你遭受巨大損失。例如3M公司在1924年嚐試生產汽車用蠟和上光劑,結果證明是一個代價慘重的錯誤,因而該公司最終終止了這個產品的生產線。
“失敗是我們最重要的產品”,這是強生公司總裁小R·W·約翰遜在1954年講的。
這句話正說明了,要想獲取成功,錯誤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講的也正是這個意思。
如果一個企業不能承受太大的失敗,那麼它可以像3M公司那樣,“邁小步”,不要一下子走得太遠。
小規模的實驗失敗比公司大規模的失敗自然容易承受得多。而且,不斷加大的、不斷前進的“小步”也能形成重大戰略的基礎。積少成多,對不對?
一個企業如果想充分把握住自己的機會,做出正確的決策,獲取不斷的進步,那它就必須不斷地嚐試、不斷地實驗,擯棄那些無效的錯誤的,保留發展那些有效的正確的。
3M總裁劉易斯·萊爾如是說:
“如果說有什麼秘密的話,這個秘密就是——發現錯誤就將其杜絕……但這些錯誤在某些方麵還是有價值的……你可以從成功中學習,但你必須去學;從失敗中學習,可能容易得多了。”
失敗和錯誤是你付出的代價,可你因此的收獲將是一個不斷進取和進步的、不斷壯大的公司。
你當然可能會犯錯誤,但是你卻可以充分地把握住你的每次機會。
采取行動吧。
無論如何,都別無所事事。
抓住機會,這是一個永恒的真理。
機會的真正內涵
利益是機會的主要內容,也是創造機會的重要目標。利益可以是金錢的收入,名譽的提升、形象的建立。而建立聲譽和形象最終也會帶來金錢的收入。
機會究竟是什麼呢?
機會是一種有利的環境因素,讓有限的資源,發揮無窮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創造利益。
具體地說,在特定的空間下,各方麵因素配合恰當,產生有利的條件,誰最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運用手上的人力、物力,從事投資,誰就能更快、更容易獲得更大的成功,賺取更多的財富。
這些條件便是機會。
機會有三個要素:資源、利益和條件的配合。
資源包括個人的知識、技能、人際關係的技巧、智慧、財富、膽量等等,也包括機構或企業的人才、資金、科技、設備、現有的產品或服務,諸如此類。
上述各種有形或無形的特質,必須能為個人或企業製造價值,才稱得上為資源,否則,那隻是未開采的鐵礦和泥石混雜,並無多大用處。
俄羅斯、烏克蘭等國正鬧糧荒,但有報道指出,在若幹地區屯積大量蔬菜水果,由於交通運輸落後,官僚行政的阻撓,蔬菜水果無法投入市場,堆積在路邊或倉庫裏白白腐爛。
這批腐爛的蔬菜水果沒有產生價值,因此不算資源。
利益是機會的主要內容,也是創造機會的主要目標。
一種條件如果不能為人們帶來利益,那就不是機會,利益可以是金錢的收入、名譽的提升、形象的建立。而建立聲譽和形象最終也會帶來金錢的收入。
利益在不同行業裏各有不同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