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孔雀藍釉蓮瓣盤(圖4):共5件,形製、大小、色釉相同。口徑9.1厘米,底徑5厘米,高1.3厘米。敞口,淺腹,平底,淺圈足,造型呈葵花瓣狀,猶如一朵盛開的向陽花,飽滿大氣。通體施孔雀藍釉,釉下施白色底粉,更顯得嬌翠欲滴。製作精美,雖曆經四五百年的水沁土蝕,仍舊鮮麗可人。
4.孔雀藍釉獅形燭台一對:通高15厘米,底長8.5厘米,寬6.5厘米。器物左右相對,獅子為蹲坐姿,下部為六方束腰須彌座造型,中空。通體施孔雀藍釉,局部以茄皮紫釉區隔點綴,底部露胎,胎質灰白。獅子巨口披發,雙目圓睜,威武雄壯,寓意吉祥。一為獅戲繡球造型(圖5),公獅唯我獨尊,氣定神閑,栩栩如生;另一是太獅少獅造型(圖6),母獅神情專注,幼獅溫柔可愛,母子和諧逼真。
5.青花小碗(圖7):口徑9厘米,底徑2.6厘米,高4厘米。敞口,斜腹,小平底,淺圈足,可見明顯火石紅,碗口略有變形。通體施鴨蛋青色地釉,外壁及內碗心用鈷青料描繪寫意水藻花卉紋,為晚明時期民窯常見造型、紋樣。
6.茄皮紫釉堆塑螭虎紋蒜頭瓶一對(圖8):大小形製相同。口徑2厘米,底徑3.5厘米,高12厘米。蒜頭口,長頸,垂腹,最大腹徑在下腹部,高圈足。在瓶身頸腹部以堆塑螭虎為飾,通體施低溫茄皮紫釉。底部露胎,胎質灰白,保存狀態欠佳,瓶身大部分已脫釉。
7.孔雀藍釉黑彩香爐(圖9):1件。口徑5.5厘米,高9厘米。高領方折沿,衝耳,扁圓鼓腹,柱狀三足。通體施孔雀藍釉,以黑彩線狀紋為飾,釉下有白色化妝土。雙立耳外側分別用黑彩書寫“平”、“安”二字。
8.素三彩魚耳香爐(圖10):1件,口徑5.5厘米,高9厘米。高領方折沿,魚耳高大奪目,扁圓鼓腹,三柱狀足。通體以素三彩為飾,施黃、綠、褐釉,釉下施白色化妝土。
9.孔雀藍釉盤(圖11):1件。廣口,淺腹,平底,口徑9.8厘米,底徑5.2厘米,高1.5厘米。通體施孔雀藍釉,素麵無紋飾,釉麵開片密布。
10.玉壺春瓶(圖12):1件。口徑6.5厘米,底徑6.8厘米,高16.5厘米。造型為喇叭口,束頸,鼓腹,圈足。通體施白釉,素麵無飾,以弦紋飾邊。
11.白瓷盤(圖13):3件,大小、形製相同。口徑12厘米,底徑7厘米,高2.7厘米。廣口,淺腹,平底,底足火石紅明顯,通體施白釉。
12.褐釉瓷燈(圖14):1件。口徑9.5厘米,底徑4厘米,高5.2厘米。橢圓形,斜厚壁,平底,山峰形執柄,模印有流雲紅日,寓意日沒西山,萬家燈火。與柄相對側有流,放置燈芯,通體施褐色釉。
13.雙係耳黑釉瓷罐:2件。其一口徑為8.1厘米,底徑5.8厘米,高為14.5厘米。直沿唇口,雙係,桶狀深腹,淺圈足。通體施褐黑釉,素麵無飾,底部無釉露胎,胎質灰白(圖15)。
該墓出土的陶瓷器數量相對較多,品種相對豐富,特別是北方窯口的琉璃釉陶器在南陽地區瓷器墓中格外引人矚目。它既反映出彭家的經濟實力,也為研究明代南陽地區用瓷的特點和曆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