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不同的比較,兩種不同的結論,折射出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念。中紀委通報的山東省日照市委原書記王某,看到曾與自己同級的幹部提升了職務,產生了不平衡心理,“總覺得組織上欠了自己什麼似的”,於是逐漸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徇私枉法,為所欲為,最後身敗名裂,這是比職務的惡果。山東泰安市委原書記胡某,本是一個很樸實的領導幹部,但是後來在與某些商界人物的接觸中,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生活與那些人差距太大,因而日益滋生腐化思想,最終受到黨紀國法的製裁。這是比享樂的結局。如果兩人變換一下比較的對象和方式,與那些不計名利、艱苦奮鬥的共產黨人比一比,也許產生的是另外的結局。還有名父母是個體戶的小學生,頭一天向希望工程捐款100元,位居榜首,很是得意,沒想到第二天另有一名同學捐款數超過自己,該學生竟然哭著要求父母再次捐款以顯示其家庭之富有。這名小學生的捐款有多少是出於愛心呢?這雖然談不上是悲劇,但這種比出風頭的虛榮之舉,對於孩子的成長又有何益呢?
以前有一句話,現在說得少了,那就是“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這也是一種比較,與長征英雄和革命先輩比艱苦奮鬥的精神,有這樣的比較,你就不會再為你的苦與累而叫屈,不會再為你的處境而悲歎,反而會激起你奮發上進的精神和力量。這一比,比出的是動力。有些業績非凡的偉人,把自己與人民群眾比,群眾被比作大海,自己被比作大海中的水滴。這一比,比出的是偉人謙虛的品格。
人生並不回避比較,但關鍵在於怎樣比,比什麼。比得恰當,能促進人生的發展;比得不當,則會阻礙人生的發展。比吃喝,人生將是吃喝的人生;比職務,職務將替代人生;比待遇,人生將是永難滿足的人生;比享樂,人生將是行屍走肉的人生。善於比較,從比較中發現自身的不足,才算明智的比較。周瑜與孔明比智謀,因比不過孔明而長歎“既生瑜,何生亮”,最終被孔明三氣而亡。廉頗也曾與藺相如比功勞比職務,結果比出了自己狹窄的氣量和藺相如寬闊的胸襟。與周瑜不同的是,廉頗沒有抱怨,反為自己的狹隘而負荊請罪。
與什麼人比,怎樣與人比,體現了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人的一生,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而個人的品格、精神和業績卻能長留人間。因此,人比人,不能比得低級、比得狹隘、比得猥瑣,而要比出品位、比出風格、比出氣量、比出胸襟。人生可比的方麵很多,可比的人也很多,要比,就要比精神,比品格,比貢獻,比一切有益於人的成長和社會進步的方麵,從而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人從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但也不像你想像中的那麼壞盲目地相信人,對任何人和事都不加思索地輕信,是幼稚;盲目地懷疑人,對任何人和事都不相信,是固執。
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兩種人。一種是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不信,持懷疑態度。另一種人則是對任何人和事都很容易輕信,毫不懷疑。盲目地相信別人和盲目地懷疑別人都是不可取的,是待人處事的兩個錯誤的極端。
盲目地相信人,把世上每一個人都想象得和你一樣真誠,對任何人和事都不加思索地輕信,唯別人之言是聽、是信、是行,這說明你在思想和行為上還很幼稚,還很不成熟。你也必然會有上當受騙的時候。到那時你就會發現,人啊,不僅有誠實的,也有虛偽的!
盲目地懷疑人,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不相信,時時處處疑神疑鬼,把任何人都想象為騙子,對誰都橫加提防,對誰都留一手,你就不能獲得真正的友情。因為,沒有真正的信任,就不會有真誠的友誼。不僅如此,還會給你平添很多精神和心理負擔,增加你的憂愁、煩惱和孤獨感。
當我們不知道對一個人應當相信或是不相信的時候,最好能夠冷靜地想一想,等一等,讓時間和他的行動給你做證明。而不要輕易地相信他或懷疑他。因為,如果他是一個騙子,他對你說的話是假的,他遲早總會露出狐狸尾巴,不可能一直行騙下去。而他如果是一個真誠的人,你卻無端地懷疑他,對他一點都不信任,你就可能會失去一個願意幫助你,能夠給你帶來歡樂的好朋友。生活中,最忌的還不是輕信人,而是懷疑任何人。對任何人都不信任,肯定會把一些好人也認為壞人,把一切真的也當成假的。而如果你相信別人,你肯定會遇到很多好人,很多真誠待你的人。所以,與其懷疑,不如暫且去信。即使吃虧了、上當了,也會得到些經驗教訓,“吃一塹,長一智”嘛。如果一開始就懷疑世上的一切人和事,那你心靈的天空必是灰色陰冷的,你情感的世界必是孤獨寂寞的,你也就不會享受到人生的樂趣。著名法國作家莫泊桑在其長篇小說《人生》最後結束時,寫了這樣兩句話:“人啊!從來不像你想象中的那麼好,但也不像你想象中的那麼壞!”
記住這兩句話,你就知道該怎樣對待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