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4)(2 / 2)

可以說,沒有一個富翁在起家時不是舉債經營的。沒有投資性的借貸供負債經營,就無法致富,要學會大膽使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

四、“失敗不是好事情,我害怕失敗。”

很少有人知道,成功者失敗的次數遠比失敗者多得多,不少成功躋身富豪行列的人當年都有過失敗的慘痛經曆,關鍵在於他們不怕失敗,百折不撓,永不倒下。

五、“是否富有是以物質財產來衡量的。”

這不一定,因為致富的經驗和本領更為重要。有人曾問過美國汽車大王福特:“如果你忽然不幸破產,會怎樣?”他回答:“給我5年時間,我有足夠的能力把它賺回來!”千金散盡還複來,是因為其有積聚千金的能力。

六、“環境、上司、人際關係等,都會形成一個人是否能致富。”

此言有理,所謂“有誌者事竟成”,任何環境和條件都是能造就富翁的,事實上,不少富翁是產生於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的。

七、“安全是最好的生活。”

這是句容易誤人終生的話,易使人無所作為地虛度一生,要明白:“機會的代價就是冒險”是致富的前提。八、“致富就是你死我活地拚搏,因為商場如戰場。”這個理由也無法成立,因為商場如戰場但並不是戰場,為什麼你死我活呢?也有可能大家都贏,皆大歡喜。九、“有錢才能生錢,沒有本難求利。”

不一定是如此,因為“生錢”不一定非要用自己的錢當本錢,很多時候可以借雞生蛋,借錢生錢或空手套白狼。每一秒鍾留不住生命,卻可以留住每一秒鍾對生命之愛的記憶每一秒鍾留不住生命,卻可以留住每一秒鍾對生命之愛的記憶。

人與人相同之處隻能是麵對生和死的到來。在生死之外,人與人會有什麼不同?在生死之外,有什麼可以讓短暫的生命成為永恒?

我聽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讓我在世紀末的寒冷中如沐春風。

有個男人擁有長生不老的秘密,所以他的妻子老了死去,而他還年輕,他可以再娶妻結婚。這一回他又愛上了一位年輕美貌溫柔賢良的姑娘,他們相愛並結婚。幾十年後,他的妻子老了,瀕臨死亡,而他是那麼深愛著這位妻子,他真的不忍心讓她一個人命歸黃泉,於是,他在妻子耳際輕輕透露了他長生不老的秘密。他知道,一旦講出秘密,法力就會失去效果。他馬上衰老下去,他和妻子相擁同赴天堂。他是那麼心甘情願地死去,他們的愛因死而得以永生。哦,生死之外,還有更絢麗的愛令我們看見生命的差別,看到人與人根本的不同。上蒼給了我們每個人生的同時也給人死的結局,能夠連接生和死的,能夠在滔滔忘川之水上架起渡橋的,隻有對愛情和愛人的記憶。於是,在人生之河裏,就有千年不止的關於愛情與生活的回想的浪花滋養並濕潤著我們的眼眸和心田。

如果有一天,上帝讓我遇到我深愛的人,並且,我們能真心相愛到老,上帝呀,請允許我視生命為一項可以隨時中止的契約,讓我用中止生命的契約,去升華我的愛,升華生命。讓愛情在最醇美的時候,跨越生命,成為生死之外的真諦、生死之外的海誓山盟。因為我相信:每一秒鍾留不住生命,卻可以留住每一秒鍾對生命之愛的記憶。

人生不僅要進取,還要學會舍棄,

更要明白舍棄之中的大奧妙

人生需要舍棄的東西有三:自己力不能及的目標,現實生活中千奇百怪的誘惑,現世的功利標準下的成敗得失。

能否舍棄人生路上必須舍棄的東西,這或許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是否具有智慧的一個重要標準。

因為隻有當一個人能夠冷靜而準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能夠理性、客觀地規劃自己的理想與生活的時候,他才敢舍棄,他才能夠舍棄。

我們從兒時開始接受的教誨便是,人的一生要不斷地拚搏、不斷地奮鬥、不停地進取。久而久之,這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近乎本能的思維模式、一種必須遵從的行為準則。然而,不斷地奮鬥與進取之後,多少人真正感到了充實、慰藉和幸福?或者說得到了真正的滿足?實際上,失落、悵惘、空虛與困惑仍然纏繞著“孜孜以求”的人們,讓人大有人生不能如願的感喟。

其實,人生不僅要進取,還要學會舍棄,更要明白舍棄之中的大奧妙。

人生需要舍棄什麼?大約有三:

首先是舍棄自己力不能及的目標。人的欲望大多是無限的,但人的能力卻是有限的。超出自己實際能力的宏圖大誌、衝天抱負,給人帶來的不隻是力不從心的重負和壯誌未酬的遺憾,更重要的是耗費了一個人能夠成就力所能及的事業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