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羅花——神秘的古代蒙汗藥
奇聞與笑話
作者:梁建紅
在《水滸傳》、《醒世姻緣傳》及其他古典小說中,我們常常見到綠林好漢利用“蒙汗藥”劫掠朝廷官員錢財的故事。不少人認為,蒙汗藥純係子虛烏有。實際上,“蒙汗藥”確有其物。而古人用來製作蒙汗藥的主要原料就是曼陀羅花。南宋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介紹“睡聖散”這一藥方時說:“人難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傷人。山茄花、火麻花共為末,每服三錢,小兒隻一錢,一服後即昏睡。”山茄花是曼陀羅花的別稱。這一資料證實,至遲在南宋的時候,中醫就普遍用曼陀羅花作為針灸治療時的麻醉藥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部》中指出:“秋季采曼陀羅花,陰幹,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即昏昏如醉。割瘡、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覺痛苦。”宋《嶺南代答》中說:“廣西曼陀羅花,遍生原野,大葉白花,結實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藥(毒害)人草也。盜賊采,幹末之,以置人飲食,使之醉悶……”那麼,曼陀羅花究竟是一種什麼藥物呢?
曼陀羅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有毒草本植物,它在夏季開花,夜開晝合,花形類似百合花,花香清淡幽雅,聞多了會讓人產生輕微的幻覺。曼陀羅的根部屈曲交錯,類似人形。在中世紀,西方人對這種怪模怪樣的植物產生過很多奇思異想。在西方的神話傳說中,曼陀羅在被連根挖起時會發出尖叫聲,而聽到尖叫聲的人非死即瘋。西方人認為,黑色的曼陀羅花屬於花中極品,是一種非常神秘的花,它象征著“恐怖、詐情、騙愛、死亡和顛沛流離”。
為什麼古人把用曼陀羅花製成的麻醉藥叫做蒙汗藥呢?南寧市紅十字會醫院中醫科醫師黃誌強指出,人在服食曼陀羅花後,可因汗腺分泌功能受到抑製而出現無汗、皮膚幹燥潮紅的症狀。因此,古人將用此花製成的麻醉藥叫做“蒙汗藥”。
曼陀羅的全株都含有劇毒。研究發現,曼陀羅的葉、花、果、根均含有東崀菪堿、崀菪堿及阿托品等具有麻醉作用的生物堿。其中,曼陀羅花中所含的麻醉性生物堿最多。人們在誤食曼陀羅的花、漿果、種子、葉子或過量服用自製的曼陀羅花藥酒後可出現口幹舌燥、頭昏頭痛、視力和意識模糊、結膜充血、皮膚呈猩紅色、頭暈、心跳過速、抽搐、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呼吸加深、脈搏頻數有力、幻聽幻視等中毒的症狀,甚至可發生呼吸衰竭。在臨床上,曼陀羅花是常用的中草藥。中醫認為,此藥具有定喘祛風、麻醉止痛等功效,適合有哮喘、驚癇、風濕痹痛等病症的患者使用。近年來,因誤服、濫服曼陀羅花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屢有發生。2012年,新疆就發生了一起19人誤服曼陀羅花中毒的事件。對此,專家指出,人們在發生曼陀羅花中毒後,應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救治,救治此類中毒的方法有以下幾個:①催吐導瀉。采取觸咽導吐或服用硫酸銅的方法進行催吐。然後,用濃茶洗胃,再用硫酸鎂或硫酸鈉導瀉。硫酸銅的用法是:每次服0.5克,將其溶於100~250毫升的溫水中服下。②大量飲用糖水、服用蛋清或藥用炭溶液,以沉澱生物堿,吸收毒素,保護消化道黏膜。③進行對症治療。曼陀羅花中毒者若出現血壓下降、四肢厥冷的症狀,可使用咖啡因等興奮劑進行治療。患者若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可使用毛果芸香堿(5~10毫升)進行皮下注射治療,也可用麻黃堿進行解毒。患者的體溫若過高,可采用低溫水浴及其他物理降溫的方法進行治療,也可酌情使用解熱藥。
編輯/趙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