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醫籍中補脾藥膳方4則
用藥指南
作者:張誌兵
藥膳是指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配伍製作的滋養類膳食。服食藥膳是我國特有的養生法。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需經常進行滋補調養。因此,在我國古醫籍中收錄著很多具有健脾益胃的藥膳方。這些藥膳方的選材簡單、組方嚴謹,療效確切,非常適合消化吸收功能較差或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使用。下麵就介紹4則我國古代醫學典籍中收錄的補脾藥膳方:
一、醋浸生薑飲
醋浸生薑飲出自《醫食心鏡》,其製用法是:取生薑、食醋、紅糖各適量。將生薑洗淨,切片,用食醋浸醃一晝夜即成。在使用時,可取3片醃好的薑片,與適量的紅糖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衝泡,代茶頻頻飲用。此方具有開胃、止嘔、止痛的功效,適合有食欲不振、反胃嘔吐、胃痛胃脹等症狀的患者使用。
二、秘方噎膈膏
秘方噎膈膏出自《冷廬醫話》,其製用法是:取羊乳、牛乳、人參、蘆根、龍眼肉各等分,生薑片少許,梨、甘蔗、蜂蜜各適量。將蘆根、人參、龍眼肉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用小火熬煮30分鍾,去渣取汁。將梨、甘蔗、生薑分別榨出汁,與該藥汁、羊乳、牛乳調和均勻,放入碗中隔水燉成藥膏,調入蜂蜜即成,可隨意服用。此方具有補氣養陰、生津潤燥的功效,適合有噎膈反胃、大便幹結如球等症狀的患者使用。
三、大麥湯
大麥湯出自《飲膳正要》,其製用法是:取大麥米500克,羊肉1500克,草果5個,食鹽適量。將大麥米淘洗幹淨,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熟。將羊肉洗淨,與草果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煮至羊肉熟透,撈出羊肉和草果,將此肉湯倒入大麥粥中,用小火煮沸。將羊肉切成小塊,與食鹽一起放入大麥湯中調勻即成,可隨意服用。此方具有溫脾暖胃、溫中祛冷、下氣除脹的功效,適合有腹脹、腹痛等脾胃虛寒症狀的患者使用。
四、紫蘇麻仁粥
紫蘇麻仁粥出自《丹溪心法》,其製用法是:取紫蘇子、麻子仁各15克,粳米100克。將紫蘇子、麻子仁搗成爛泥狀,加適量的清水研成藥汁,去渣取汁。將粳米入鍋加此藥汁燉煮至爛熟即成,可每日服1劑,在早、晚佐餐服用。此方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適合有體衰多病、大便燥結、難解不通等症狀的老年人使用。
編輯/李 粱
健康熱文——
日本研製出可使癌症消失的疫苗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公布了“癌症疫苗”在臨床實驗中所取得的成果。在參與試驗的6名患者中,有4人的抗癌免疫力明顯增強,1位經治療無效的乳腺癌患者在注射疫苗後,癌症的轉移病灶完全消失,並且沒有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人類的免疫係統是通過“T輔助細胞”向“T殺傷細胞”發出指令後才能殺滅癌細胞。普通的疫苗隻具有使“T殺傷細胞”增殖的作用,而新疫苗在激活兩種細胞的同時,還能強化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因此可在癌症的治療中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