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談判中說話辦事的應對技巧(2)(2 / 3)

一所醫院裏,病人擠滿了候診室。一個病人排在隊伍當中,將手中的報紙反反複複看了幾遍還是沒有挪動一步,不由得怒火中燒,敲著值班室的窗戶對值班員大喊:

“你們這是什麼醫院?這麼多人排隊你們看不見嗎?為什麼不想辦法解決?我們都還有事呢。”

值班員麵對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釋:

“很抱歉,讓你等了這麼久。是這樣的,剛剛來了位危重病人,醫生去搶救了,一時脫不了身。我再打電話問問,看看他還要多久才能出來,謝謝你的耐心等候。”

一席話,說得那個病人不好意思了,一個勁地向值班員道歉。

現實中,每個有骨氣的人,恐怕都是吃軟不吃硬的心態,幾千年的倫理思想向我們灌輸的是人不可無傲骨,不受嗟來之食,這些都沒有錯。問題是我們如何來靈活地運用,比如有人對你以命令的口吻說幹這幹那,再有修養的人恐怕也隻會說一個字:不!

所以,為人不可過於固執,是你的錯理所當然要道歉和解;如果是占理,讓人一步也不失身份,人們最終會明白你是正確的,同時也會稱道你的寬宏大量。

時刻牢記:退一步海闊天空!

沉默聚焦巧測虛實

辯士舌鋒常常集中在談判桌上針鋒相對的場合,然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談判的開始,雙方總是要千方百計地刺探對手的底細,從而調整己方的戰線、策略,從而達到製敵先機的效果。本節所要介紹的,正是這樣一些巧測虛實的技巧。

就如同象棋的先手是“當頭炮”一樣,“火線偵察”是探測對方底細的最常見也最直接的方法。所謂“火線偵察”,就是先主動拋出一些帶有刺激、挑釁意味的話題,激對方表態,從而可以根據對方的反應做進一步打算。比如,甲乙就一個購銷合同進行談判,甲向乙提出了幾種不同的交易品種,並一一詢問這些貨物的最低報價。乙一時搞不清楚甲的目的所在,甲這樣的問法,既像是普通的打探行情,又像是在談交易條件,既像是個一擲千金的大買主,又實在難以肯定。

麵對甲的詢問,乙的心裏非常矛盾,如果據實回答,萬一對方果真是來摸自己底的,那自己將極為被動。但如果僅僅是敷衍搪塞,又很有可能會錯過一筆好買賣,萬一對方還能成為長期的合作夥伴,那就是更加糟糕了。在情急之中,乙決定運用“火線偵察法”,弄清甲的真實意圖所在。於是,他急中生智地回答:“我這裏是絕對的貨真價實,可就怕你隻知道一味貪圖便宜!”

我們知道,商界中奉行著這樣的準則:“一分錢一分貨”、“便宜無好貨”。而乙的回答中,不僅暗含著對甲的挑釁意味,妙處還在於,隻要甲一接話,他就很容易把握甲的實際情況。如果甲在乎貨的質量,就不怕出高價,回答時的口氣自然會比較大,另一方麵,如果甲是在乎貨源的緊俏,就急於成交,口氣便會顯得較為迫切。在此基礎上,乙就很容易確定自己的方案和策略了。

但在有些時候,“火線偵察”也可能會因為過於直接或刺激不當而造成了相反的結果,所以,僅以這一招一式闖蕩江湖顯然是太簡單、太缺乏變化了,在這樣的情形下,“沉默是金”,則不失為有益的補充。

舉世聞名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了電報機後,因為對行情不熟悉,也不知道自己的發明能賣多少錢。於是同妻子商量,他的妻子說:“賣三萬”。“三萬!太多了吧?”愛迪生半信半疑。

“我看肯定值二萬,要不,你賣時先套套對方口氣,讓他先說。”妻子提醒他。

愛迪生在同一位經紀商進行關於發報機技術轉讓的談判中,當商人問到價格時,愛迪生心中總認為二萬太高,不好說出口,總是沉默不答。商人忍耐不住,說:“那麼,我開個價吧,10萬元,怎麼樣?”

這一下大出愛迪生意料,於是當場拍板成交。這就是他在不自覺間運用了“沉默是金”的策略,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結果。

沉默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在談判中,當不熟知對方老底時,可以適當地運用沉默作武器,向對方施展心理攻勢,同時給自己有回旋的餘地,不失為兩全其美的謀略。

當然,縱橫生意場上的老手們往往是經驗豐富、狡猾異常,單純的表麵上的戰術是難以在他們身上打開突破口的,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迂回,也需要深入。

在主客場談判中,東道主往往利用自己在主場的優勢,實施“迂回”的戰術。日本的“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是“迂回”的行家裏手:鬆下公司和美國的客戶談一筆生意,對方在意向書中要的價碼很高,為了達成對己方較有利的結果,他們出了新招:鬆下公司的員工們極力表現出自己的熱情好客,除了將對方生活安排周到外,還盛情地邀請客人參觀本地的山水風光,領略風土人情、民俗文化,而在對方陶醉於山水之間時,趁機提出幫對方訂購回程機票。美方的代表不虞有詐,隨口將自己的返程日期告訴了日方。鬆下掌握了美方的時限後,又盡量拖了一段時間,在美方將要返回前的談判桌上開出了自己苛刻的條件,由於時間所限,無奈的美方代表隻好作出了妥協。

另一方麵,要把握問題的症結所在,“深入”是必不可少的探測虛實的手段。

例如,一筆交易(甲賣乙買),雙方已經談得比較滿意了,但乙卻是遲遲不肯簽約,甲感到不解,於是他就采用“掃描式”的提問進行了深入的試探。首先,甲證實了乙的購買意圖。在此基礎上,甲分別就對方對自己的信譽,對甲本人、對甲的產品質量、包裝裝潢、交貨期、適銷期等逐項進行探問。乙的回答表明,上述方麵都不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