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談判中說話辦事的應對技巧(1)(3 / 3)

在對方報價後,理想的做法是:不急著還價,要對方作價格解釋,即要求對方對價格的構成、依據、計算基礎及方式等進行解釋,從中了解報價的實質、意圖及誠意,尋找突破口,使以後的還價具有說服力。

經商不可兜露底牌

李嘉誠在經營投資過程中,曾經遭遇過無數的競爭對手,而在競爭的最後一刻,李嘉誠總能夠用對方意料不到的底牌將其徹底擊垮,從而穩操勝券。李嘉誠指出,做生意的過程既是錢與錢的交易過程,又是心理與心理的鬥智過程,就像打牌的人,永遠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牌一樣,做生意的人,是絕對不會把自己的腰包掏出來讓人看的。不會像政治家一樣,將自己的財產公開。有錢的會裝作沒錢,沒有錢的卻要充有錢;為了不讓別人察覺到自己沒有錢,更要強充闊氣,大撒金錢。生意人不兜露底牌不但有利於經商,而且更有利於鍛煉商人,使他們懂得經商過程中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因此,李嘉誠總是對於任何投資計劃都處之泰然,在拍賣地產的現場,在最後的關頭,李嘉誠總是豎起他自己的“擎天一指”,以一個驚人的價格獲得投資的決勝權。在進行企業收購的過程中,他也總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將對方企業的決定性股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這就是“永遠不讓對方知道自己底牌”這一成功商業奧秘的巨大威力。

在這個問題上,具有“日本的猶太人”之稱的快餐大王藤田最有體會。下麵是他口述的一段經曆。

去年秋天,有一位名叫“謝畢羅”的猶太朋友邀我到他家去吃晚飯,他開了一家占地三萬平方公尺的皮鞋工廠,專製作高級的女用皮鞋,有三棟奶油色的工廠大樓、一個遊泳池,四周遍植奇花異草,如同公園。謝畢羅氏先領我參觀廠房設備,到第二棟大樓剛一進門時,發現有一位青年正低頭在檢驗鞋底,謝畢羅氏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說:“喂!約翰!”“啊!老謝!”青年回頭應道。我正在驚奇,為什麼這個青年不恭恭敬敬地稱謝氏為廠長?此時謝氏接著說:“藤田兄,我來介紹一下,約翰是我兒子。”這一介紹更令我疑惑不解,我隻好機械地和約翰揮手,不久我的疑團經過謝氏的解釋便消散了。謝氏說:“約翰在三歲的時候,有一天和姐姐在客廳裏玩捉迷藏遊戲,在他們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我跑去抱住約翰,把他放在壁爐的上麵,我在下麵伸出雙手作出接他的姿勢,叫他向下跳;他認為我也參加他們的遊戲,高高興興地望著我笑,並且迅速向我跳來,在他下跳的瞬間,我立刻縮回雙手,他便摔在地板上,嚎啕大哭,向坐在沙發上的媽媽叫喚,他媽媽並不來抱他,卻微笑著說:‘啊!好壞的爸爸!’我站在一旁以嘲弄的眼光望著約翰……”“你這是什麼意思?”我氣憤地凝視著謝畢羅氏。他並不介意我的譴責,卻繼續說:“這樣子重複欺騙了他三四次,以後他也不敢相信我了,我的目的是要給他灌輸一個觀念: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可以信任的,連親生的父親也不例外,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自己!”

生意場中,我們常說:親兄弟,明算賬。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就是要把生意與友情嚴格區分開來。如果又想做生意,又想幫朋友的忙,很可能你會變成“吃熟不吃生”的犧牲品。同時,在談生意的過程中,不輕易相信對方,就是不要輕易亮出底牌。在談生意中,一個深思熟慮的談判者,在使用語言方麵既友善又果斷,無懈可擊。保持談判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為談判成功打好基礎。但在提要求時,要提得比預期達成的目標稍高一點,給自己留下進退的餘地。如果你是賣主,叫價不妨高些;如果你是買主,出價則應低些。請注意,無論哪種情況,都不能亂論價,務必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信口開河會給人留下極為糟糕的印象,對方會對你冷眼相看。應該做到:既不能被人看白了,也不要把人嚇跑了。有時,由於價格等原因發生僵局,雙方各持己見、相持不下,這時不妨換個話題,或者采用提問的方式說明自己的銷售意圖,改變對自己價格的看法。

洽談業務人員還應做到語言謹慎、委婉,有時候先要隱藏住你自己的要求,讓對方先開口說話,設法引誘對方暴露其真實情況,將對方的要求、成交打算等方麵的情況掌握得越多越好。同時,你要認真地分析對方的立場,掌握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特別是對方主動找你談買賣,更要先穩住。事實證明:不急於在談判中先表態的人往往是業務成交的勝利者。在多數的談判中,讓步行為和拍板行為,都是在談判快截止時才發生的,因此,雙方都希望摸到對方談判中的“底線”,以爭取主動,而對自己的“底線”嚴格保密。例如:美國商界的代表戈漢被公司派往東京談判,日本商界的談判者在迎接尤漢時格外熱情,令他十分感動,輕易地將回程的時間告訴日方,亮出了自己隻限兩個星期的“底線”。日本人安排了花樣眾多的活動,以拖延時間,然後草草談判,最後在歸途中去機場的轎車上,戈漢不得不答應了日方一切要求,老謀深算的日本人大獲全勝。

關鍵時刻善於誘導

關鍵時刻加以誘導,即使不利的局麵也會有所轉機。時機稍縱即逝,一旦發現便要緊抓不放。

著名的日籍華人夏目誌郎年輕時曾當過推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