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談判和所有的談判都一樣,必須先稱稱自己的斤兩,再決定開口要多少。所謂薪水,其實就是我們的表現和老板給的待遇在中間彙合的那個點。如果我們的表現老板滿意,老板給的待遇我們滿意,兩點基本上是彙合的,雙方都滿意;如果我們覺得自己表現很好,老板給的待遇比預期的低,那就隻有開口去要了。
既然去要錢,當然要先看看你“能”給什麼,你“已經”給了什麼,這樣才有談判的基礎。
你必須先看看你能給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需先打聽一下,從事你這行的人有多少,有經驗的人又有多少,這些人的薪水大概是多少。如果跟你同行的人很多,你所做的工作既不是特別了不起(不是某種特別的專業,也不是擁有什麼無人能及的技術與人緣),又不是特別繁重(某種工作沒人肯幹,你要走了,小主管得自己暫時幹一段時間,而他又不願這樣做),你走了隨時有人替補,那就沒什麼談判的籌碼了。
如果“計算”之後,發現談判籌碼真的不多,你就得合計一下了:如果要求加薪不成,老板生氣了,你還有哪一行可以“轉業”、或哪一家公司可以跳槽,那一行的行情又是如何。對於談判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想好“萬一”的時候,先找好退路。如果還沒有退路,就硬著頭皮亂衝,談判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因為你心中根本就沒底。
比較好的方法是告訴老板:“我在公司也做了這麼久了,對公司也有很深的感情。但現在我麵臨了一些財務危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所以來跟你商量一下(先把老板拉到同一邊,而不是對立)。你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為公司多貢獻一些,並能交換多一點兒的待遇,以讓我渡過這個難關。如果公司一時之間真的有困難,而另一家公司表示可以解決我的問題,那麼,我可能隻好轉到那家公司了。將來如果財務問題解決了,如果公司需要,我還是希望回來,為公司再次效力的。”
接下來,就是找個提出加薪的時機了。什麼事情都要看勢頭、觀風向,加薪談判也是這樣。這裏要看的時機,涉及大氣候和小氣候。
小氣候指的是個人因素,比如老板最近的心情如何;最近有別人要求加薪是否成功;老板反應如何;應該趁老板高興的時候一起要求加薪,還是過一段時間再說,免得老板一下子碰到那麼多要求加薪的人而被搞得焦頭爛額,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會不會焦頭爛額,其實也不是我們能決定的,這得看整個行業的“大氣候”才行。比如說,公司的營運有沒有問題,買方新購貨物與其存貨銷售比例如何,這些都跟你的談判籌碼有關。因為銷售量增加,是公司獲得利潤的具體表現。反之,如果公司的銷售量增加,而客戶的存貨也不斷增加,那表示客戶是在囤積,到一定數目之後,他們就可能停止進貨,那時公司的利潤就會下降,這種時候不是我們提出加薪要求的時機。
需要強調的是:第一,別忘了,辦公室裏也是小型政治環境,所以要考慮你要求的薪水是否高於你的上級領導。第二,不要讓自己卡在單位的底線上,隨時要想變通的方法。比如你要求老板給你加薪10%,因為你過去5年都沒有加薪了,你這個要求應該是合理的,老板也同意,但他提出每年給你加薪2%,這應該是可以考慮的建議。
調到新單位時的說話
你從一個環境轉調到一個新環境中,麵對的上司和同事都是陌生的,從事的工作可能也和你以往做過的不大相同。無形中給你的內心造成一種負擔,仿佛人海茫茫,你卻在一個孤島上,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投入人群之中,並被大家接納。
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對外來的以及新來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排斥心理。如果你聰明的話,首先就要拋開自己對他人的陌生感、畏懼心、戒備心。一方麵,你要多多拜訪你的新同事、新上司,多了解新單位的情況;另一方麵,你必須專注地投入到你的新工作中。這樣的話,你的新同事很快就會接受你,適應你。因為你的拜訪說明你對他們有興趣,願意和他們相識、結交。同時你專心投入工作,也使他們認為你是個認真的人,並且很喜歡你的新工作,也表明你在各方麵都力求和他們保持一致。他們會很快消除對你的排斥心理,你很快就會同他們打成一片。
一次,某單位同時調進了兩個人,小楊和小白。小楊是個性格開朗,愛說愛笑的人,小白則老是一臉嚴肅,沉默寡言。
小楊雖然看似開朗,愛說愛笑,可是卻目中無人。來到新單位許久,不僅沒有拜訪過任何一位同事,而且,在工作過程中也從不向別人討教,也許是他認為他有足夠的能力幹好自己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大家都認為:小楊能調來本單位,一定是上麵有人,看他那副神氣勁兒,也不像個幹好工作的料兒。我們幹了這麼多年了,還免不了互相請教,學習,可他新來的,不向我們請教,就能把工作幹好?時間一長,大家對小楊都敬而遠之,對他不冷不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