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說話有講究,處世有學問(6)(2 / 3)

曬衣女的這一招的確高明,一頂恰到好處的“高帽”往往能澆滅對方的怒火,因為維護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好形象是每個人本能的選擇,在一番恭維話麵前,誰還有心情去生氣呢?

4.用“軟釘子”回擊對方

公共汽車上,由於擁擠,一個乘客踩了吳偉一腳,吳偉也沒說什麼,隻是朝對方瞪了一眼。誰知,那位乘客卻怒氣衝衝地吼了一句:“看什麼看?你以為你能把我吃了嗎?”這時車廂裏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大家都以為吳偉會和那位乘客爭吵起來,甚至拳腳相加、大打出手。不料,吳偉卻露出一臉輕蔑的微笑,慢條斯理地說:“哦,要把你吃下去也真不容易。你有血有肉有骨頭,還有頭發,我可沒有那麼高水平把你吃下去!”

話音剛落,車廂裏爆發出一片笑聲。那位乘客滿臉漲得通紅,想發作卻也無可奈何。在這裏,吳偉用的就是給對方“軟釘子”的方法回擊了對方,既避免了無謂的爭吵,又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而他的話之所以引發出一片笑聲,就在於他選用了形象化的語言(血、肉、骨頭、頭發等都是具體可視的形象),把原本枯燥無味的爭吵化作妙趣橫生的嘲諷。

5.以強示弱逗樂對方

一個瘦小的人得罪了一個大漢。大漢十分凶猛地大罵瘦弱者,氣焰十分囂張。等大漢罵完,瘦弱者問:“你罵誰呢?”他把每個字都說得字正腔圓,滿臉正氣。

大漢當然毫不畏懼,便憤怒地回答:“罵你呢,怎麼,你想幹嗎?”瘦弱者一笑,說:

“罵我就算了,如果罵別人,看我不揍扁你!”

他話音剛落,大漢便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起來,笑完了,怒氣也就消了。剛才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緩和下來。

很多情況下,人們喜歡以弱示強,但在一些特定的場合,用反向思維的辦法——以強示弱,也可以收到化解尷尬的效果。由於說話者是以強者的麵目出現,不會顯得自己無能,又由於是在示弱,也不會使自己吃虧。說話兩邊都不得罪

當雙方有意見不一致時,如果你想明確表示支持一方,但為了不得罪另一方,你應該首先為另一方鋪好後退的台階。這時,給你自己的語言巧妙地加上一個合適的前提,就是最好的台階。

1.各打五十大板

一次,美國前總統裏根在向記者談論健康的奧妙時,不覺信口開河說:“除了鍛煉,我的另一個秘訣就是不吃鹽。誰要想保持身體健康,最好不吃鹽或者盡量少吃鹽。”這些高論頓時引來了全國鹽業老板的齊聲抗議,引發了一場“食鹽風波”。在困境中,裏根請鹽業研究所所長出麵打圓場,但他既不能直接批評總統,也不能為了維護總統反擊鹽業老板們一拳。於是他說:

“吃鹽對人體是有好處的,而裏根總統遵循醫囑不吃鹽也是正確的。每個人的情形不同,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決定吃鹽的多少。”

這裏,所長先對各方各打五十大板,然後再作一番頗為客觀的解釋,十分巧妙地消除了總統言語失誤帶來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