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話的言下之意再明白不過了:請您從明天起別再來打擾我了。果然第二天,老胡就沒有再找上門來。
生活中,對那些不受歡迎的人下逐客令,的確是一種難以啟齒的話。如果你善於以婉代直,用婉言柔語暗示對方,效果會比那種冷酷無情的逐客令相比好得多。類似的話,還有“最近我妻子身體不適,吃過晚飯就想睡。咱們是不是說得再輕點兒?”“這是我第一次發表文章,請您指正。我想今後盡量擠時間來寫點東西,我還年輕,真想有所作為啊。”這些話,或者用的是商量的口氣,或者表達的是尊重的意思,但都是話中有話地暗示了對方:不希望你的高談闊論來打擾我了!
2.逐漸滲透
有一位老人體弱多病,心髒不好。在外地工作的小兒子是他最寵愛的。過年時,兒子來信說要回來看望老人,老父親十分高興,在家裏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可是兒子在回家的路上出車禍死了。這個消息如何告訴老人呢?如果直言相告,老人肯定承受不了。於是家人是這麼跟老人說的:“路上車太多,出了車禍,小衝受了傷,正在搶救。”
過了一天,又說:“還在搶救,不過情況不太好。”
又過了一天,家裏人說:“我們可能得做最壞的準備了。”
最後,告訴他:“醫生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沒有……留住小衝。”此時,老人已經明白了,卻顯得不是那麼震驚。生活中,當估計到不幸消息對於當事人可能造成致命打擊的時候,就不宜一次性地通知對方,而應采取這種逐漸滲透的辦法,一次比一次多地把壞消息透露出來,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使之增強承受力,當最後把實情說出來時,對方就不感到太突然了,以致承受不住。
3.拐彎抹角
19世紀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羅西尼,對自己的創作,常嚴肅認真,注重獨創性,對那些模仿、抄襲行為深惡痛絕。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邀請羅西尼去聽他的演奏。羅西尼坐在前排,興致勃勃地聽著,開始聽得很入神,繼而有點不安,再而臉上出現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章節繼續進行著,羅西尼邊聽邊不時地把帽子脫下又戴上,過了一會兒,又把帽子脫下,又戴上,這樣反複了好幾次。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羅西尼這個奇怪的動作和表情,就問他,是不是這裏的演出條件不好,太悶熱。羅西尼說:
“不。我有一見熟人就脫帽的習慣,在閣下的曲子裏,我碰到那麼多熟人,不得不頻頻脫帽了。”
藝術貴在一個獨創性上,所以,羅西尼十分厭惡那些單純模仿、抄襲的行為。然而直接的指斥恐怕會讓對方十分難堪,甚至傷害到對方,羅西尼便用體態語言及其說明來委婉地表示“碰到了那麼多熟人”,言下之意是你抄襲了那麼多人的作品。
在特定的環境中,考慮到雙方的關係和表達目的的需要,最好將那些不好、不願、不宜、不便直接說出來的話采取拐彎抹角的方式說出來。它可以借用多種修辭方式,如比喻、雙關、借代、引用、藏典等,也可以含糊其辭地表達,它有時能比直言不諱產生更強的表達效果。不過,使用這種拐彎抹角的技巧時,並非要求你說話高深晦澀、令人費解,而是能夠讓對方通過你話中的表層含義自然順暢地理解你的深層含義。
4.自言自語
美國報業大亨赫斯特在舊金山辦第一張報紙時,著名漫畫大師納斯特為該報創作了一幅漫畫,內容是喚起公眾迫使電力公司在電車前麵裝上保險欄杆,防止意外傷人。然而納斯特的這幅漫畫完全是失敗之作。發表這幅漫畫,有損報紙質量;不刊登這幅漫畫,又如何向他開口呢?如果直言告訴他這幅漫畫畫得不好,必然會傷害到這位大家的自尊心。
當天晚上,赫斯特邀請納斯特共進晚餐,先對這幅漫畫大加讚賞,然後一邊喝酒,一邊嘮叨不休地自言自語:“唉,這裏的電車已經傷了很多孩子了,多可憐的孩子,這些電車,這些司機簡直不像話,這些司機像魔鬼,瞪著大眼睛,專門搜索在街上玩耍的孩子,一見到孩子就不顧一切地衝上去……”
聽到這裏,納斯特從坐椅上彈跳起來,大聲喊道:“我的上帝,赫斯特先生,這才是一幅出色的漫畫!我原來寄給你的那幅漫畫,請扔進紙簍。”
這裏,赫斯特沒有直接說出來對那幅漫畫的不滿,而是利用自言自語的技巧,流露出內心思想,既使對方自己作出放棄的反應,又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保全了麵子。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因為人總是愛麵子,有些話直接說出來隻會傷了和氣,而采取自言自語的方式說出自己心裏真實的想法,對方便會從你的話中讀出你的意思。
讚美不漂亮的女性
都說最讓女人開心的讚美是對她容貌的誇獎,可如果麵對一個並不漂亮的女性,如何發掘並讚美她的美。都說“女人心,海底針”,女人的敏感和細膩,有時令人難以捉摸,所以讚美不漂亮的女人時,什麼樣的話,才不會讓她覺得你在說假話甚至在諷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