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答:“××隊會很好,雖然有幾個老將已經離隊,然而幾位新人都很不錯。”
“你聽到過一個叫劉龍的隊員嗎?”他急著問。
你的確聽說過這個球員,而且猛然發現此人和劉龍長得很像,立刻判斷劉龍定是此人之子。於是你說:“他是一個強壯有力、有技巧,而且品行很好的青年。××隊如果少了這位球員,恐怕實力將會大減。但是劉龍快要退役了,以後這個隊如何還很難說。”
這位乘客聽了這話,便興高采烈地談了起來。
你終於激起了他的興趣,特別是他對自己兒子的慈愛之心。
你對做父母的人稱譽他們的孩子,甚至表示你對那孩子感興趣,那麼孩子的父母很快便會成為你的朋友了。給他們一個談論他們孩子的機會,則他們會很自然而又無所顧忌地滔滔不絕了。
如此一來,無論問得對不對,總會引起對方的話題。問得對,可以依原題急轉直下,問得不對,根據對方的解釋又可順水推舟,在對方的生活上暢談下去。
陌生人見麵,還可以通過慷慨的給予幫助來激發他們的談話欲望。一般說來,初次相見或不太熟悉時,沒有誰願意向有困難的陌生人施舍什麼幫助,因為他們怕不清楚對方的底細幫出麻煩來。這種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正是這“一定的道理”把自己結識別人的大好機會給趕跑了。善於交際的人是不會這麼想的,他們認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隻有放下顧慮、慷慨解囊,才能贏得別人的感激與好感——這恰是一座溝通感情的橋梁。有一位赴京的文化打工者小陳,在一家出版社打工,但沒有住處,租房的房租又特別貴。同來打工的當地人小馮見他愁眉不展,便與他搭訕問他怎麼了。當小馮得知因由後,坦率地對剛認識的小陳說:“如果你不嫌棄的話,那就在我那兒搭個鋪吧,大話不敢說,住個一年半載是沒問題的。”見小馮如此慷慨,小陳心裏頓時熱乎乎的,心想這個人是一位值得交往的朋友。就這樣,兩個人都有了一種心靈中的默契,於是小陳主動同小馮談起了自己的家事,他們成為朋友自是情理中的事了。
主動關心他人,善於傾聽也可激發對方的談話欲望。
剛剛大學畢業走上社會的小林在一家咖啡館喝咖啡,見旁邊一中年人獨自深思,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便找話與他搭訕:“大哥,你怎麼了?看你好像是熱得不舒服,來杯咖啡吧。”“謝謝,我這兒有。”那人笑著答道,並說,“你是不是覺得我有些無聊?說句話不怕你笑話,有時我可真想能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那樣,我肯定會以另一種不同方式來生活的。”小林詫異道:“你這指的是什麼呢?能同我談談嗎?”中年人緩緩說:“過去,我不肯相信任何人,包括老婆、親戚、朋友,到頭來得到的,瞧——孤身一人。你知道,我有二十多年沒見過任何一個家人了……”那人把小林當成了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慢慢地訴說著自己的過去,小林則把他的過去當成一堂教育課耐心地聽著。盡管兩人素昧平生,但卻成為好朋友。
對於那些靦腆的人,交談者應主動尋找話題,消除對方的緊張感。一個大學畢業生被分配到一家報社工作,報到時,單位的老同誌主動詢問:“你是什麼學校畢業的呀?”逢到這個時候,新職員不得不張口說話:“我畢業於××學校……”這樣一來,如果學校不是名校,則可說:“沒關係,許多成功者都不是什麼名牌學校畢業,可以在工作中繼續學習,工作實踐很重要。”畢業生聽了很高興且受到了很大鼓舞。假如是著名的學府的話呢?則可以說:“你真了不起,畢業於那樣一所名牌大學!”“你在學校是學什麼專業的,……你們學校的管理怎麼樣……”,對於剛剛畢業的學生來說,無論是著名的學府,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畢業生總是喜歡談及自己的母校的。由於提起了學校,使剛剛報到的大學生消除了緊張靦腆的心理,對母校的感情使他一下子健談了起來。
朋友相交,重在交流,由陌生人到朋友需要通過交流才會相互了解,要在掌握交談藝術的同時激發對方的談話欲望。隻有這樣才能彼此加深了解,從陌生走向熟悉,進而成為朋友。
對陌生人要不吝惜讚美
人際交往中麵對眾多的陌生人,你隻要主動、熱情地同他們說話、聊天,並在話語中逐漸摸索、試探,總會找到投機的話題。初次交談,窘迫心理在所難免,如果你有足夠的信心和超人的勇氣,主動開啟你那如金的“貴口”,成功肯定屬於你。
一位靚麗的“摩登女郎”在一個首飾店的櫃台前看了很久。
售貨員問了一句:“這位女士,您需要買什麼?”
“隨便看看。”女郎的回答明顯缺乏足夠的熱情。可她仍然在仔細觀看櫃台裏的陳列品。
此時售貨員如果找不到和顧客共同的話題,就很難營造買賣的良好氣氛,可能會使到手的生意溜走。
細心的售貨員忽然間發現了女郎的上衣別具特色:“您這件上衣好漂亮呀!”
“啊!”女郎的視線從陳列品上移開了。
“這種上衣的款式很少見,是在隔壁的百貨大樓買的嗎?”售貨員滿臉熱情,笑嗬嗬地繼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