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戴安瀾將軍生平事跡(概述)(2 / 2)

孰料一夜之間,戰局陡轉直下。24日拂曉,棠吉之戰爆發。負責收複棠吉的第200師將士率先向日軍發起進攻。鑒於敵守軍強大,戴安瀾便命部隊先行強攻棠吉西側的敵警戒陣地,並一舉奪下。

然而,此時局部戰鬥的勝利,已無法遏止整個緬甸戰場上中英盟軍疾速潰敗的車輪。日軍第56軍團除策應正麵之敵外,繼續秘密穿越緬泰邊境1500公裏的原始大森林,並神出鬼沒地出現在後方臘戍、密支那等城的中國守軍麵前。 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有力抵抗,中國遠征軍返回國門的咽喉之地便一一失守。

5月初,中英盟軍全麵潰敗。5月10日,遠征軍大部隊退至胡康河穀,受到日軍第56師團阻擊。在進行地麵攻擊的同時,大批日機還屢屢向路麵俯衝而來,對著人群密集掃射。於是,大軍不戰自亂,爭相逃入山林。負責在溫佐一帶掩護撤退的戴安瀾第200師,一時與軍部失去了聯係。

在後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瀾毅然決定帶部隊進入緬甸中北部山區打遊擊,並尋隙退回國內。18日,第200師兵分兩路,橫穿細抹公路。前衛部隊突然遭到大股日軍伏擊,意欲逃跑的緬甸向導被士兵抓了回來。向導堅決拒絕為中國軍隊帶路,戴安瀾氣極,不停用馬鞭猛擊自己的馬靴,隨後命令部隊立即分散突圍。副師長鄭庭笈勸阻:“白天突圍目標太大,是否改到晚上?”戴悲愴不已,“關公走麥城,也不過如此。緬甸非久留之地,今天隻能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迎著日軍用機關槍、步槍和炮火交叉組織的密集火網,數千名中國士兵義無反顧地端著刺刀衝了上去。敵人以逸待勞,據險伏擊,200師傷亡慘重。激戰中,一梭機槍子彈射中了戴安瀾胸腹部,身後將士趕緊將其救起。師長受重傷,剩餘官兵便輪流用擔架抬著他,一邊與日軍周旋,一邊艱難奔波在緬北的高山峽穀和原始密林之中。

26日傍晚,200師與敵周旋至緬甸一個名叫茅邦的克欽山寨時,因傷口潰爛感染,一代抗日名將戴安瀾遺恨而逝,年僅38歲。當時緬境無木棺,將軍馬革裹屍回國。途經保山、昆明、貴陽、柳州等地,至廣西全州,將遺體安放於湘山寺內,沿途民眾無不愴然淚下,隆重奠祭戴將軍。

戴安瀾將軍死後,國共最高領導人為其賦詩悼念。

中國戰區最高司令官蔣中正寫五律捥戴安瀾將軍:

虎頭食肉負雄資,看萬裏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誌,惜大勳末成,虛予期望痛何如?

毛澤東悼詞是: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誌也無違。

其他還有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人的悼念詩詞,此處不一一列舉。

(該文出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