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鎮上(2 / 3)

買好布匹,去油鹽牙行買了些油鹽,幾人就朝萬福樓走去,豬肉在村中也能買到,從鎮上買回去到不怎麼新鮮,還要拿很遠,牙行中其他幹貨劉怡看著不錯的也買了些,沒多久就是臘月了,臘月再買,估摸價錢會更貴,劉怡打著小算盤,提前買了不少東西。

去到萬福樓,徐二郎見了王掌櫃。

有著孟家那層關係,王掌櫃倒是沒敢怠慢徐二郎三人,讓小二將人帶去後院廂房。沒過多久,王掌櫃就從前麵走了過去,一番寒暄下,徐二郎將字據給了王掌櫃,王掌櫃一一對賬,將餘錢結給徐二郎。

劉怡看過字據,錢並不是每次都當麵給的,有時候忙萬福樓那邊便會先寫好字據,月底或是年前,拿著字據去萬福樓,由王掌櫃對賬後,再結賬,不忙時,才會在大河邊結賬,當然有些漁戶急用錢,會要求直接給錢,不答應賒賬。

徐二郎手中積攢了不少字據,零零散散卻是有十兩之多,看著徐二郎手中那些字據,劉怡不覺感歎,在劉家劉大軍和趙氏,起早貪黑,一年也掙不到五兩之多,新耕地會免租,劉家耕地種了很多年,不算新耕地,每年都得交佃租,侯員外算是厚道,佃租比其他稍稍便宜些,表麵上劉家日子雖過的幹巴巴,比起村中旁人,卻也是不錯,加之劉怡的緣故,劉家小日子已算小康,當然這些都瞞著宋氏。

不算字據這些,徐二郎拿回家那些錢,劉怡一直都存在箱底,也有不少。一年節儉下來,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卻是出乎劉怡預料之外,無怪乎得知她嫁入徐家後,不少人私底下說閑話,怕是眼紅她。

照這般算下來,徐二郎一年約莫能有二三十兩收入,對古代尋常老百姓而言,這絕不是一筆小錢,足夠一家老小過上小康日子。

結了帳,徐二郎將王掌櫃給的十三兩銀錢,盡數交給劉怡收好。劉怡示意徐二郎問了何三的事,王掌櫃詫異,許是沒想到徐二郎會認識何三,王掌櫃口氣鄙夷,顯然是沒將何三看在眼裏,萬福樓背後有孟家撐腰,自是不懼怕何三這個惡霸。

聽聞何三去下河村找徐二郎麻煩,王掌櫃出言提醒,讓徐二郎去趟孟家,孟家雖是商戶,在澧縣卻是有名的望族,常年跟官府打交道,手頭人脈不少,要對付一個何三,自不在話下。

徐二郎點頭,跟劉怡出了萬福樓,拿著孟家早前給的信物,去了趟孟家,把何三之事說了遍,孟家倒也沒推脫,應承了下來,答應讓何三不再找徐二郎麻煩,劉怡帶著小狗子沒跟去,訝異孟家會應承這件事,徐二郎卻不願多說,劉怡不好多問,左右事情解決了,算是鬆了口氣。

在鎮上晃悠了半天,劉怡在僻靜處尋了處小攤,叫了三碗餛飩,與徐二郎慢慢吃了起來,手頭買了不少東西,都讓徐二郎拿著,劉怡手上就提了個籃子,籃子裏麵買了油鹽之類的東西,小狗子許是吃多了零嘴,撅著嘴,任由劉怡怎麼勸說,都不願再吃,無奈,劉怡將多出的餛飩推導徐二郎麵前,讓徐二郎吃了去,免得浪費了去。

在餛飩小攤前,劉怡喂著小狗子吃餛飩,徐二郎卻說有事,離開了半盞茶功夫,說是孟家那邊有事落下了,回去說一聲,劉怡點點頭。

吃了東西後,徐二郎也回來了,幾人方才啟程回下河村。劉怡留意街頭,想看看能不能遇上趙寡婦,聽聞趙寡婦在澧縣街頭擺了個燒餅攤,可轉悠了幾次,都沒在街頭哪處看到趙寡婦身影,略微思索,便明白過來,何三使人去下河村找徐二郎麻煩,這事趙寡婦應該也得了信,想著何三的性子,趙寡婦哪敢再來澧縣,這會許是在自家院子裏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