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
扔下這句足以表達他憤怒的話,哈什魯甩袖,大步流星的離開了。
哈什娜沒有轉身去看她那個一旦提到那個女人就會失控的哥哥,甚至沒有理會他的怒氣,隻是剛剛那副咄咄相逼的氣焰已然收斂,她知道,若是旁人這般詆毀那個女人的話,哥哥一定不會隻是發火而已,他一定不會輕易罷休,可就算如此,又能怎樣呢?
當年她能讓他不如願,如今也能讓他屈從!
這麼多年了,哥哥竟也沒有懷疑,當年那個女人一直住在將軍府裏,是如何能讓流連風月醉於青樓的阿裏靳給瞧見了,並且死纏爛打非她不可。
嗬!這一切當然是她精心策劃的!
當年哥哥迷戀上那個女人,一時竟還產生想娶她的衝動,為此曾幾度與父親鬧翻,可即便如此哥哥卻始終初心不改,一心非娶她不可,起初她想用那女人來煉蠱的想法也因為他護著她而無法得手,給不了哥哥助力,還是個天朝人,且還是大王下令誅殺滿門的人,這樣的人如何留得!並且她親眼見哥哥屠了她家滿門,又如何肯嫁給仇人,就算迷了她的心智,那又與廢人有何異?她怎能讓哥哥娶一個廢人!
於是她便略施小計,將阿裏靳請到了府中,安排了一場“萍水相逢”,好色成性的阿裏靳見了那人的美色果然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竟也不在乎當時最初被迷了心智時那人表現出的“癡傻”,事情進展得比她預料的還要順利,沉迷美色的阿裏靳當即便向父親求了那人去,就在她以為再無後顧之憂時,卻不想被聞訊而來的哥哥給攔下了,令她沒料到的是一向玩世不恭的阿裏靳那次竟是那般的執著,以至於後來鬧到了大王麵前,為了保全那個女人,急中生智的哥哥竟趁機向大王舉薦了她,給她冠上了王姓,便成了阿裏靳的王妹,朝中議儲新王一事,阿裏靳為在大王麵前表現,也就不敢造次,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她竭力相助阿裏靳,以為阿裏靳能把那女人給弄走,卻不想事與願違,反倒令那女人身價大增,事後哥哥竟也怪她沒有助他保護好那女人,她不甘心,就和哥哥大吵了一架,哥哥為了說服她,暗中調查那女人的身份,他們對那女人的了解才不僅僅局限於當初大王給的殺令上的靖州知州之女一說,原來當日是天朝袁太後向大王求帖,相求大王處理了靖州知州一家。
靖州隸屬天朝管轄,上承天朝,下接南疆,是個邊塞要地。
如此重地,怎不引大王忌憚,一旦端了知州府這個主力,行事又何須再處處受製。
當日,接到王令的他們,遂也大吃一驚!
如此重城,袁太後為何要將駐守它的軍將給殺了,然而就算要殺,又為何會假手於南疆呢?這其中會否有陰謀?
然而,當他們趁夜偷襲屠了知州府滿門後,
屍身遍地,血肉模糊,火光漫天……
仍是不見預想中的埋伏,這也一直令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在調查那女人後,他們才知道,為何袁太後會讓南疆出手殺了知州府一家,難道她就不怕南疆趁機舉兵南下,進而侵占天朝!
其實有些事情經不起推敲,答案已顯而易見。
天朝與南疆雖有停戰協議,但是大王卻並沒有約束南疆族人,即便要維持表麵的和平,似乎也有點可有可無。
再而言靖州,這個南疆與天朝的銜接地,是首要一道阻止南疆鐵騎踏進天朝領域的屏障,此地一破,大王勢必驅兵南下,一路占城攻池,直破天朝。
然而他沒有,這說明什麼?老虎不吃肉了?還是大王放棄了他獨統天下的抱負?不,這些都不是。
唯一可以解釋這一切的,就是大王與袁太後之間的聯係,為什麼她會放心大王處理知州一家,她不怕大王借此偷襲嗎?然而事實上大王也並沒有那麼做。
她一紙求帖,遠逾千裏相求大王,而不是自己派人解決,可以看出她並不想讓外人知道此事與她有關,所以借刀殺人便讓鄰近靖州的南疆出麵,而後大王又下令讓駐守在颶風嶺離靖州最近的哈什府去執行。
袁太後不願讓外人知曉她要誅殺知州一家,卻相求大王派人處理,這說明她信得過大王,一紙求帖,遠逾千裏,顯然已是輕車熟路,這等默契,沒有個三年五載的累積怕是不行的,顯然像這種合作該是做得不少了。
這一切,也都在後來她和哥哥的調查中得到證實,大王和袁太後的關係絕非一般。
隻是還有一點,袁太後為何要殺了知州一家,這其中究竟還有什麼?
無奈的是這麼多年他們費盡心思去查,卻還是一無所獲。
隻要抓住了袁太後這個把柄,那麼她才會真正地為她哈什家所用。
她相信那一天不會遠了,她遲早會查出袁太後捍守的秘密!
------題外話------
說過不會棄坑的,工作原因更新時有時無,這陣子暫時不會更了,有空會把它填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