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威海衛軍港(1 / 2)

很快,隊伍就在晨曦微露的時辰,如同一條龍一樣,開始朝著威海衛的方向,挺進了。隊伍行進得很快,那些剛被招募的新兵,昨天還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今天就要擔負國家的守衛海防的重任,成為一名大清帝國的威名赫赫的北洋水師的水兵了。

與此同時,整個的威海衛軍港,都籠罩在一片凝重的氣氛當中。在黎明中,停泊在軍港的北洋水師的主力艦隊的幾艘艦艇,正在升火起航。從軍艦的粗大煙囪裏,冒出滾滾的黑煙,隨著陣陣海風,逶迤拖向海域的遠方。

形勢正如二副成林標所彙報的那樣,在距離威海衛不到二十海裏的地方,正有一支日軍主力艦隊,虎視眈眈的朝著威海衛的方向挺進。這支日軍艦隊本來是到大鹿島開進的,行駛途中,日軍艦隊司令尹東佑亭大將命令“吉野”、“高千惠”、“秋津州”和“浪速”四艘軍艦拐了個方向,直指威海衛方向。

這支日軍艦隊本來是從大洋河口的位置去大鹿島方向執行例行的巡弋任務的。可是,為什麼突然要改變方向,要把矛頭指向大清帝國的北洋水師的大本營威海衛呢?其中的奧秘隻有新任日軍艦隊司令尹東佑亭大將明白。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尹東佑亭本來是日軍陸軍師團的師團長。作為國內的一支主力師團的師團長,搖身一變,成為日軍新任艦隊司令。而且軍銜也由原來中將,直接升任到了大將。這不說不是一個奇跡。

造成這個奇跡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當時日本政府新任首相尹騰博文,對於軍隊的強硬派代表尹東佑亭中將非常賞識。當時日本軍隊強硬派的一個基本策略就是;擊敗中國,奪取朝鮮。這個策略與新任首相尹騰博文的擴張野心不謀而合、

日本把北洋艦隊看作是日本海軍的威脅,認為奪得製海權是製勝的關鍵。為了建造一支完全可以跟大清帝國的北洋水師抗衡的艦隊,尹騰博文首相在上台之後,就首先說服了日本隆仁天皇,從王室的經費中撥款,讚助建造幾艘先進的戰艦。

在日本從上到下的高度重視下,戰艦“橋立”號,“鬆島”號,“岩島”號和“秋津州”號先進的戰艦相繼建造竣工並服役於日本海軍。同時,尹騰博文首相力排眾議,堅持將陸軍的少壯派尹東佑亭中將調到海軍,擔任日軍艦隊的司令。並且將他授予大將海軍軍銜,委以他重任。

得到重任的尹東佑亭海軍大將,就任日軍海軍司令伊始,就來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頭一把火,便燒向了北洋水師。所以,尹東佑亭海軍大將命令日軍艦隊轉向威海衛,是他想激怒北洋水師,誘使大清帝國海軍出海,與日軍海軍進行決戰。

這一招棋可謂是一步險棋,因為在日軍海軍初創階段,世界公認大清帝國的北洋水師是一支所向披靡的無敵艦隊。尹東佑亭司令官帶著四艘戰艦,就公然跑到中國門戶威海衛來肆意挑釁,而且是到北洋水師的大本營跟前來班門弄斧,可見氣焰多麼囂張?

對此,剛剛就任北洋水師的最高指揮官——海軍提督的丁汝昌丁大人,對於日本海軍的挑釁,顯得不屑一顧。但是,既然來挑戰,就要迎戰,不然,小日本不知道自己幾兩重,所以,丁大人下令北洋水師的幾艘主力戰艦的管帶,速到北洋水師的司令部開軍事會議,來商議對策。

丁大人格外看重鄧世昌,特別關照一定要將鄧大人請來,參加大本營舉行的重要軍事會議。

鄧世昌趕到劉公島的海軍提督的時候,軍事會議已經開了一會兒了。會場上氣氛凝重,丁汝昌提督坐在圓桌的主席位置,他的左右分別是左右翼總兵林泰曾和劉步蟾。接下來,從右手依次就座的是“致遠”,“定遠”,“濟遠”,“經遠”“鎮遠”,“來遠”等幾艘主力艦艇的管帶。

他們是致遠艦的管帶鄧世昌,定遠艦的管帶杜宗蒲,濟遠艦的管帶方伯謙,經遠艦管帶林永升,鎮遠艦管帶高潤品,來遠艦管帶李堅熊。坐在丁督門左手依次排列的是靖遠,超勇,楊威和廣甲等幾艘運兵艦的管帶;他們分別是葉祖矽,張賢本,王國良和付從善等高級海軍軍官。

可以說,這次北洋海軍的軍事會議,集中了北洋水師的主要高級海軍將領。丁汝昌作為北洋水師的最高指揮官,按照常理來說,至少對海軍是內行,但是,在這裏需要提醒諸位的是,丁汝昌恰恰是海軍的外行,隻是因為他是淮軍將領,為李鴻章總督所信賴,才將其調到大清帝國的海軍,充當北洋水師的掌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