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道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要說全國所有罪大惡極的人都聚在這裏,卻一點也不為過。
這些惡徒都非凡人,一個小小的道觀能困住他們,困住他們的原因,如果僅僅是清雅道觀的道士身手不凡,陳默卻不相信。
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隻靠單純武力是不可能囚禁住這些惡人的。
這其中一定還有別的原因。
想知道的其中的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之前的失敗者取經。在二百多平的後廚,失敗經驗最豐富的當屬三年逃了68次的智巡。
所以在接下來幾天,陳默一直在暗暗的觀察智巡。智巡看上去有四十多歲,鵝蛋臉,禿頭,扁鼻子,小眼睛,薄嘴唇,在配上一個光頭,脖子上乍看像是頂著個冬瓜。
智巡每天的工作是幫廚,也就是給智成和智處,兩個主廚打下手,幹完活閑暇時會用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有時是圖案,有時是文字,但都是寫完就擦。
這天晚上,陳默刷完晚膳的餐具,見到智巡正坐在院子裏看著天空發呆,就靠在門框上看著他,發現智巡每看兩三分鍾,就在地上畫幾下,畫完後似乎不滿意,立刻又擦掉,然後繼續在看天上的星星。
陳默走過去,智巡立刻有了警覺,將手中樹枝折斷裝進了口袋。
“智巡師兄,好雅興。”這是陳默來到清雅道觀第一次主動和別人說話。
智巡看了陳默一眼,沒有啃聲,而是起身向自己的房間走去。
陳默已經習慣了這裏人的冷漠,所以也沒在意,而是跟在了他的身後。智巡進了自己的房間,陳默也想進去,卻被智巡伸手攔住,說:“滾!”
陳默愣了一下,說:“師兄,好大的脾氣。”
“滾!”智巡又說。
陳默依然臉上帶笑,說:“如果我猜的不錯,師兄是在觀天象吧?”
說起道教,在民間廣為人知的都會想到陰陽道士,起爐煉丹之類的。其實這些都是非常淺顯的認識,或者說是道教的冰山一角。其實,道教的最終極追求還是化羽成仙。
想要化羽成仙就要知天命窺天意,所以觀天象也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也就是為什麼,道教宮廟稱“觀”而不稱“寺”或者“廟”,與道教夜觀天象的傳統有最為直接的關聯。
道教為什麼重視天文學,主要原因從道家“天人合一”、“身國同治”的思維模式出發,認為了解天象有助於,得道成仙。所以稱為“觀”,取觀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於山頂。
智巡觀天畫圖,讓陳默覺得他要麼是走在求仙證道的路上,要麼就是在鑽研什麼。
智巡打量著陳默,說:“你懂天象?”
陳默說:“略懂一二。”
“那你說什麼叫‘效天地日月之運轉’。”
陳默不著急回答,說:“智巡師兄,難道你想讓我在門外說?”
智巡抬眼見坐在石凳上的放翁正在笑眯眯的看著他們,說:“進來吧。”
智巡房間裏的配置和陳默的一樣,非常簡單,一張床,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個木製衣架。
陳默也不客氣,坐在了椅子上,說:“效天地日月之運轉,是說:乾坤日月本不運,皆因鬥柄轉其機。”
智巡呆了片刻,追問:“什麼意思?”
“古人認為鬥轉星移,北鬥指揮天地、日月星辰之運轉,那麼,人體身中的北鬥是什麼呢?是心所生之真意,真意為王,指揮後天炁、先天元精在人體督任二脈之運轉。而溫養之功,真意在於中宮。”陳默之所以懂這些,是當初他為了悟透《盜經》看了很多道家的著作。
見智巡低頭沉思不語,陳默問:“師兄,你來這裏多少年了?”
“十三年。”說完智巡忽然覺得陳默動機不純,抬頭說:“小子,你是放翁派來套我話的吧?”
“尋常聊天而已。”
智巡不屑的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陳默笑著說:“我們同是天涯淪落人,餘生都將在道觀裏度過,彼此之間也沒有利害關係。我能圖你什麼?”
智巡笑道:“小子,在小院中沒有一個是好人。單論陰險狡詐放翁居首。你不要被他給騙了。”
“願聞其詳。”
“我既然懷疑你是放翁派來的,你認為我會和你好好說話嗎?”
陳默是小偷出身,善於抓住細節,聽了放翁的話心中不禁一動,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智巡懷疑自己是放翁派來套話的,應該說“不會和自己說實話”或者“不說心裏話”,他為什麼說不會“不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