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沒搞清楚之前,不要輕易作決定(1 / 1)

一個所謂的聰明人,他雖然是個猶太教法學家,但事實上他隻是個教士,他什麼也不懂。但人們知道他,他是個聰明人。他從附近的一個村莊回家。在路上,他看見一個人帶了一隻美麗的鳥。他買下了鳥,開始想:“這隻鳥如此美麗,回家後我要吃了它。”忽然鳥兒說:“不要有這樣的念頭!”教士嚇了一跳,他說:“什麼,你聽見我說話?”鳥兒說:“是的,我不是一隻普通的鳥。我在鳥的世界裏也幾乎是個法學專家。我可以給你三個忠告,如果你答應放我並讓我自由。”法學家自言自語地說:“這隻鳥會說話,它一定是有學問的。”

我們就是這麼決定的——如果有人會說話,他一定明智!說話那麼容易,明智是非常困難的——它們互相毫無關聯。你可以說話而不明智,你可以明智而不說話,沒有關係。但對於我們,一個說話的人就成了明智的人。

法學家說:“好,你給我三個忠告我就放了你。”鳥兒說“第一個忠告——永遠不要相信謬論,無論誰在說它。他可能是個偉人,聞名於世,有威望、權力和權威——但如果他在說謬論不要相信它”。教士說:“對!”鳥兒說:“這是我的第二個忠告——無論你做什麼,不要嚐試不可能,因為那樣的話你就會失敗。所以要始終了解你的局限:一個了解自己局限的人是聰明的,一個試圖超出自身局限的人會變成傻瓜。”法學家點頭說:“對!”鳥兒說:“這是我的第三個忠告——如果你做什麼好事,不要後悔。”

忠告是精妙的,美麗的,於是這隻鳥被放了。法學家開始高興地往家裏走,他腦子裏想著:“布道的好材料,在下星期的集會上當我演講時,我會給出這三個忠告。我將把它們寫在我房間的牆上,我將把它們寫在我的桌子上,這樣我就能記住它。這三條準則能夠改變一個人。”

正在這時,他突然看見那隻鳥站在一棵樹上,鳥兒開始放聲大笑。法學家說:“怎麼回事?”鳥兒說:“你這個傻瓜,在我肚子裏有一顆非常珍貴的鑽石,如果你殺了我,你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法學家心裏後悔:“我真愚蠢。我幹了什麼,我居然相信了這隻鳥。”

他扔掉他帶著的書本開始爬樹。他——是個老人,他一生中從未爬過樹。他爬到高處,正當他要抓住鳥兒的那一刻,它飛走了。他失腳從樹上摔下來,血流了出來,摔斷了兩條腿,他瀕臨死亡。那隻鳥又來到一條稍低的樹枝上說:“看,你相信了我,一隻鳥的肚子裏怎麼會有珍貴的鑽石?你這傻瓜!你聽說過這種謬論嗎?隨後你嚐試了不可能——你從沒有爬過樹。當一隻鳥兒自由時,你怎麼能空手抓住它,你這傻瓜!你在心裏後悔,你做了一件好事卻感到做錯了什麼,你使一隻鳥兒自由了!現在回家去寫下你的準則,下星期到集會上去傳播它們吧。”

對於這樣的法學家,人們肯定會有太多的結論。也許有人會認為他是貪婪的,對,他確實是貪婪的,他一聽到鳥說自己的肚子裏麵有顆鑽石便想要重新逮到它。也許還有人會說他是愚蠢的,他也確實是愚蠢的,硬要相信鳥的肚子裏有什麼珍貴的鑽石。也許……有太多的也許,也有太多的可能存在。但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理解。法學家之所以放了鳥兒又想要把它逮住,並最終摔斷了腿,這一切都是因為他並沒有實實在在地把問題想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就草率地下了結論。如果他仔細地思考了問題,那麼連常人都知道的鳥肚子裏不可能有鑽石的問題他更應該知道,那樣他也就不致現出後來的結局了。

對問題沒有想清楚便輕易做出了結論,再加上他那固有的貪念,法學家最終付出了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