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求助信號(2 / 2)

下課的時候,不少人走過唐小州的身邊,拍拍他的肩膀說:“哥們兒,醫學研究的不錯,你應該學醫啊!”

有過分的還說提高睡眠質量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兩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對於他們的表態,唐小州總會友好地說互相切磋吧!

他坐在那裏一直等,等到教室裏人走的幾乎隻剩下桌椅板凳的時候,也沒有遇到一個女孩子來拍拍他說這句話,好沮喪。

寶鼎市醫療改革的全市會議終於召開了。

副市長周浩言首先發言,他說:“我們的體製機製需要變。比如產業政策,所有的趕超國家沒有哪個沒有產業政策的,產業政策是國家戰略,國家對本國的重點產業優先扶持。我國當年也有產業政策,可現在呢?每次五年規劃也說這產業、那產業,比如醫藥產業,若幹年都在說是重點、要優先,可是我滿世界問,誰管醫藥產業?不知道。現在隻有一個工業和信息化部,這麼多的產業,一個工信部管不過來,客觀上成了形同虛設。結果就是政策缺失,比如醫藥產業。舉個例子,別的國家都有強仿,世衛組織(WHO)允許強仿——你不用做研發,把人家的藥拿來仿製就可以。比如治療白血病的格列衛,是瑞士諾華公司的產品,在我國一盒賣到接近三萬元,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而印度生產的格列衛仿製藥一盒200元,連它1/100都不到。很多我國患者吃不起格列衛,就買印度的格列衛仿製藥,藥效達到99.7%。我國有最大的白血病人群,因為人口基數大,可是國家沒有任何政策鼓勵生產仿製藥來保護老百姓。更為諷刺的是,去年國內有位白血病患者因為網購印度生產的格列衛還被起訴。這背後的問題是,我們的管理結構需要調整。我國在前30年那麼窮的時候,為什麼老百姓能看得上病,吃得上藥?1949年剛解放時一支青黴素一根大黃魚(金條)都買不到,那不就是今天的奢侈藥嗎?那時候我們怎麼做的?國家組織大規模生產,實行補貼,流通是國家三級批發。我們最早建的藥廠是華北製藥,大量仿製青黴素,就把青黴素從奢侈品變成了白菜,2分錢一支,老百姓當然用得起。”

喝了一口茶水,他又繼續說道:“所以你們看,當年條件遠不如現在,但隻要抓在關鍵環節,一舉就能解決問題。醫院是國家辦的,醫務人員是國家培養的,藥品是國家生產的,流通也是國家控製的。醫藥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合作體,費用很低,老百姓就能看得起病。過度競爭將我國藥企鎖在產業低端。眾多小企業過度競爭的結果是,每個企業的利潤都很薄,沒有任何研發和創新的能力。藥企是高度壟斷的——美國為全世界提供藥品,前20大藥企市場份額超過60%,前3大流通企業市場份額在96%;法國、英國、瑞士都是隻有幾家藥企。而我國卻有5000多家,但前100家市場份額不到50%,前3大流通企業份額約30%。國外大藥企的研發投入一般是銷售額的20%,我國1%都不到。那你們想是什麼局麵?他一家跨國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超過我們5000家。所以我國就被鎖在這個低端,我們的企業發展不起來。我國藥企不賺錢,為什麼藥品還這麼貴?醫院怎麼能以藥養醫賺錢呢?這又是一個問題。5000多家藥廠過度競爭,造成利潤非常薄。那藥的利潤在哪呢?在流通。可能出廠價是1元,到消費者手上卻是100元,100倍的價格上漲。醫生拿回扣,醫院拿回扣,所以虛漲上來幾十倍、上百倍。這相當於我們的企業受到幾座大山的壓迫。第一,它在低端產品的位置,各方麵的成本壓力都在它頭上。然後,它的產品,流通環節要攫取一大塊利潤。那你想能創新嗎?靠什麼創新?最糟糕的是,很多腐敗都在流通領域。賣藥的賄賂醫生,賄賂醫院;其他領域呢?賄賂各路人呀!這不但腐化人心,也極大增加了產品成本。市場競爭確實釋放了很大的生產力,但是過猶不及,現在到了不得不重視弊端的時候。所以我認為,是該反思、做出調整的時候了。我們的經濟真正要升級,經濟理論一定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