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四座大山(1 / 2)

周浩言這番驚世駭俗的發言震驚了所有的人,市長章宇達臉色鐵青,不停的喝著水,但既然市委書記紀江南沒有表態,他也就不能說什麼。

周浩言繼續道:“我們的藥品市場就成了跨國公司賺取暴利的場所。我們現在70%是進口藥,90%以上的耗材和器械——CT、核磁、彩超、鋼板、支架等,全是進口的。這實際上是在抽我們的血呀!醫藥行業是世界上利潤最高的行業,他們又是以最高價格進我國,不是把我們辛辛苦苦掙的一點血汗錢全都賺回去了嗎?我一直在講,我們的醫改配套工程應該是藥品和設備耗材的國產化。不走這條路,再多的錢投進去都不夠。我出國調研發現,我們國家太缺乏宏觀治理了。你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人家是鐵哥們,但是在利益上算得非常清楚。比如美國製藥公司要在英國賣多少藥,英國製藥公司就要在美國賣多少。他們每年都談判,你給我開放多少市場,我就給你開放多少,法國、德國也一樣。而我們基本上是裸放,你想來就來,想賣多少就賣多少,沒有任何限製。所以才會出現葛蘭素史克這種事,拚命賄賂。我們成了他們跑馬圈地的地方。有人說,5000多家藥企小打小鬧,為什麼不進行整合?”

周浩言說道這裏,頓了一下,看了看大家,繼續道:“地方政府首先就要抵製,因為藥企是稅收的來源。當時我們在設計基本藥物製度時,曾經提出定點生產的方案。定點生產自然就能淘汰一批小企業,因為大企業才有能力生產供全國人用的藥。但是藥企的力量太厲害了,醫改方案出來時,定點生產被否了,變成省級招標。在省裏招標,地方政府肯定保護當地的企業。”

上次醫改,章宇達也是投了讚成票的,所以他的臉色就非常的難看。

周浩言根本不看章宇達,繼續道:“所以進口商都是要各個擊破的,他們隻要搞定醫院就行了。背後很多都是有背景的人在運作,我們這麼多年怎麼呼籲都沒人理。已經形成了利益集團。我們現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利益集團已經很強大,但是我們沒有任何防範利益集團的措施。我在無數次會上都提出這個問題,沒有人回答我。這種潛規則的結果是什麼?你要為老百姓做事非常非常難,但是你要為利益集團做事很容易,有人會支撐你。為老百姓做事,你博弈的是利益集團,對手十分強大。所以這些年來,基本上做醫改的人都是烈士。政府一旦被利益集團俘獲,老百姓的利益就沒人管了,這是最大的危害。”

這時,會場產生了一些騷動,大家竊竊私語,都說周浩言膽子太大了,什麼話都敢講,這家夥是不是瘋了。

周浩言道:“求是網今年2月刊登文章《醫改要防止顛覆性錯誤》,指出醫療保險商業化是醫改的主要危險之一,會導致醫療費用高漲、公平性下降,帶來經濟和社會風險。現在政府把大病保險交付商業保險資本掌控,這個情況意味著什麼?這又一次說明利益集團的強大和危害。大病保險交付商業保險資本掌控,這件事涉及十幾億國人的利益,就這樣不聲不響、幾乎毫無阻礙地給做實了。其實政府真想解決大病保險問題,完全可以在社保內部想辦法,現在卻是從社保基金劃撥資金,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大病保險。這造成兩個問題:第一,多一個環節就多了一份成本;第二更甚,由於商業保險機構賺錢至上,隻想收取保費而不願付錢,用社保的錢向保險資本購買大病保險,就是拿人民的錢向其進行利益輸送。去年國內的商業保險收到保費約1600億元,僅報銷了約500億元,保命錢的大頭變成了保險公司的利潤。”

紀江南低下頭,麵無表情的喝著茶水,眾人都不清楚他的想法,而唐小州坐在一旁,記錄著會議內容。

周浩言繼續道:“美國的醫保主要是靠商業保險,而美國醫療在西方國家中是最昂貴、最低效的。當年希拉裏領軍醫改,發現美國商業醫療保險公司征收的保費,僅三分之一用於病人報銷,三分之二成了保險公司的暴利。美國紀錄片《醫療內幕》揭露其醫保行業的黑幕,醫保資本就是一群隻會收錢、見死不救的吸血鬼。美國現在已經開始削弱和摒棄商業醫療保險,而我們還在一味學美國。老實說,我國國家治理的一個大問題就是過多地學了一些美國的簡單動作,以程序正義掩蓋實質非正義——隻要程序正確,不管結果如何,你都拿我沒辦法。某種程度上,這就是政治無賴,會把我們帶到溝裏去。一盒格列衛在國內賣25000元,是通過什麼渠道進口的,為什麼價格會翻成這樣?既然印度的仿製藥這麼便宜,我們為什麼不從印度進口呢?那是因為印度的藥沒有通過我們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批準。至於進口格列衛價格為什麼會翻成這樣,這是非常揪心的一件事。我跟一些跨國公司談過,憑什麼你們的藥在我國賣得那麼貴?很多藥專利期都過了還賣那麼貴?他說我可以降價,但是在國內的營銷成本非常高,因為你從來不給我量的優惠。你給我量,我價錢就可以降,但你是一盒一盒買的,所以價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