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3)

接到這道聖旨,董平更是驚疑惶恐。董家現在什麼都沒了,皇上該借此讓他們衰敗下去才好,怎麼又抬舉了自家?到底是為什麼?皇帝就不怕董家的野心?難道就是要皇子參與奪嫡?這個念頭一閃而過,立刻被否決了。皇帝最怕未來繼位者亂象叢生,哪還會主動要皇子奪位的?這女帝究竟是如何想的?實在捉摸不透啊。

這裏董平還在緊張思索,那裏董世傑卻將兒子打扮的粉雕玉琢,又諄諄教導一番,才讓太監領著兒子進宮去。

四月初一,開蒙頭一天,皇上並沒有來,這讓高旭內心頗為不悅,強打著精神說了些禮教大義之類的冠冕堂皇之話。不過兩個聽課的小學生倒是做出一副老成恭敬的模樣,讓他比較欣慰。他哪會知道,自己一言一行早被人回稟了皇上。

湛凞聽了,較為滿意,本來就是給女兒弄得“玩具”,打磨得精致些,遊戲才精彩嘛。想到自己的小寶貝,她是一陣心暖,突然命人將唐鹹安宣來,說了會曆史上的王朝更替原因,又將一份奏章遞出,笑道:“先生好計謀,驅狼去羊圈,果然會引起動靜啊。”

唐鹹安恭恭敬敬接過,掃了一眼,竟是趙岩的折子。自接到密旨,趙大將軍便隔三岔五派出千把騎兵襲擾平縣,將閔炫趕到安穗城。韓濤也是久經沙場的能將,早看出趙岩的故弄玄虛,千把騎兵來得快跑得也快,等他點兵出城迎敵,敵人早不見了蹤影,這隻能幹耗士氣和糧草,而且萬一這是敵軍的誘敵之計,他要是輕易派兵出城中了埋伏,豈不更糟。所以他命人看緊安穗城,也不理會,當然對閔炫更是連個麵都不見。這樣反複了一年多,最近趙岩接到斥候回報,閔煜突然將韓濤罷免,啟用了個叫宇文揚的將領駐守安穗城,而監軍卻是宋耀。

折子的內容隻有這麼多,但這暗中的門道可是不少。唐鹹安誰雖不能詳細知道,但也心裏有數,於是笑道:“都是皇上的決斷。不過那閔炫哪裏算是狼,在皇上您麵前,閔氏兄弟也不過就是敢縮在羊圈裏的羊羔而已。”這馬屁拍得極好,引得皇上哈哈大笑。

其實湛凞手中還有兩份密折,一份是監視南晉的暗線呈上的,一份是柳玉陵給閔仙柔的密折。這兩份折子才清楚說出了當時的狀況。原來在柳玉陵和幾個謀士的鼓動下,閔炫在安穗也不省事,極力拉攏手握重兵的韓濤。奈何這姓韓的連麵都不見。可你韓濤是耿直忠心的,但你手下不見得個個都是視錢財為糞土的君子。在柳玉陵的提點下,閔炫轉而將錢財使向了韓濤的手下,果然有幾人對這位皇弟很有好感,暗中來往甚密。可惜有柳玉陵在,閔炫所做的一切必定會傳到閔煜的耳中。閔煜得到消息能不驚怒嗎?當下命令韓濤整頓軍紀。

韓濤也是又氣又怒,立即揪出來幾個貪財的將領,當即斬首示眾。主帥斬將本是件小事,但這可讓閔煜的疑心無限擴大了。韓濤的心腹也曾提醒過,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個騙人的話,手握重兵的大將哪個君主不忌憚?咱們的主子是個將家底看得比眼珠都重的人,你私自斬將豈不是動了主子最大的利益?在氣頭上的韓濤並沒有聽進去,但冷靜後他是趕緊上折子請罪。閔煜麵上反而是下旨嘉獎了一番,內裏是非常不快。而韓濤的手下多半心有怨恨,又不是陣前通敵,不過是和個落魄的皇子來往密切些,得了些好處,那也罪不至死啊。你主帥為了對皇上表忠心,就拿我們的命不當命,誰不恨啊。將士們有了不滿,私下便流言四起,尤其是偷喝酒後嘴沒了把門的。這一切讓安/插/在軍營中的暗探統統密搞給了閔煜。

閔煜接到線報,更加對韓濤不滿,便找來馮謙良商議。馮謙良有一親戚的親家,就是這宇文揚。宇文揚這人是護衛孟陽城西門的一員大將,武藝確實不錯,當然也是深得閔煜信任。不過此人的行事就像暗線給湛凞的密信中所說的一樣——小心謹慎,絕無專權之舉,事無巨細,皆彙報於上。但這樣反而讓閔煜更加賞識。隻是閔煜並不是太過無能之輩,也知道此人領兵能力不足,故而沒太過重用。可這宇文揚對自己很是自信,一心想著往上爬,於是找到親家,求上了馮謙良,送了大量錢財。

馮謙良正為這事頭疼,拿人錢財替人辦事,天經地義,但推舉此人得要有好的時機,否則還不得引起皇帝的疑心。一時半會,他還真找不到時機。正好閔煜拿了韓濤的事詢問他,給了他機會。但他並沒有直接推薦宇文揚,而是故作頭疼地說:“韓濤是不可多得的一員大將,隻是性子有些張揚。現在我朝人人都以為是他在前線阻了北軍南下,這也難免讓他有些驕躁。隻是他手握二十萬重兵啊,性子若是不沉穩,日後難免惹出麻煩。若是找人替代?臣說句大不敬的話,對皇上忠心的武將倒是有幾個,可唯皇上您是從,這就難了。這些個武將都是莽夫,但凡手中有些兵權,個個眼高於頂桀驁不馴。難啊。”他偷眼看看閔煜,要是等一會閔煜再不說話,他便要裝作猛然想起地樣子提到宇文揚了。

閔煜沒讓他失望,立即歎氣道:“宇文揚?唉,宋耀和朕提過,此人不堪大用,讓他做個將軍,便已是能力所及了。”

馮謙良口氣十分謙恭,“宋大人眼光獨到,這麼說必然有其道理。隻是宇文將軍是個不可多得的忠厚之人啊。”他裝作沉思了一會,道:“既然這樣,不如就讓宇文將軍和宋大人一同去守安穗城,以宋大人之才兼做個監軍那是綽綽有餘。隻是宋大人的交好唐鹹安,如今可是在北麵做官。臣有些擔心。”大端自然也有南晉的探子。

“宋耀為人朕還是放心的。”閔煜喜上眉梢,誇獎道:“還是愛卿能替朕分憂啊。”當即便下了旨意。馮謙良一向視宋耀為政敵,嫉恨此人在閔煜麵前受寵,見提到唐鹹安也沒有打擊到宋耀,心裏又有了主意,暗中將閔煜所說告訴了宇文揚。宇文揚一聽,差點暴跳起來,自己這麼些年沒升上去,就是因為他宋耀一句話葬送了前程。可想而知,到了安穗城,宇文揚能給宋耀好果子吃?處處和宋耀作對。

這些情況,對麵的趙岩可不清楚,所以折子裏隻寫了安穗城換將的事。但湛凞的暗線密折卻寫得盡是詳細,不過她仍然故意問了唐鹹安,“宋耀來守了安穗,朕更憂心了。先生的蠶食之計,怕是不好用了吧。”

“聖上勿憂。宇文揚和馮謙良沾親帶故,自然不會采納恩師之言。臣擔心,恩師此時到了安穗,恐怕凶多吉少。”唐鹹安臉色黯然,他當然知道皇帝是有意問的。

湛凞真正奇道:“何出此言?雖說閔煜兩次沒有聽信宋耀之言而錯失天下,但他對宋耀可是信任有加啊。”她有點不滿唐鹹安對宋耀恩師的稱呼,故而在說“宋耀”時加重了語氣。閔煜手下的首席謀士是你唐鹹安的師父,那不就成了公主的師公?天下人豈不以為公主是閔煜手下的徒弟教出來的,這不是說我大端無人嗎。

唐鹹安聽出了皇上的略微不快,苦笑著搖頭改口道:“閔煜不會加害宋先生,可馮謙良、宇文揚之流就肯定會多有為難先生。先生為閔煜那昏君操勞半生,身體早大不如前,若是再被刁難,如何能安神養心?”

湛凞惋惜道:“惜哉。先生就不能勸說宋耀來降?”

唐鹹安無奈道:“臣無能啊。”

湛凞也不糾纏這個話題,盯著唐鹹安看了會,突又笑道:“小公主眼見著也快三歲了,正是喜歡聽故事的時候啊,朕平日頭疼著如何哄她呢。朕看先生講經史之時倒是口才頗佳,不如就從明兒起,每日到這上書房來給朕的公主講講故事,替朕哄哄公主。”

唐鹹安被皇帝看得心裏發毛,猛然聽見竟是要讓自己做將來的帝師,“撲通”就跪下,渾身都顫抖,聲音也不自主地幹澀起來,“如此重任,臣何德何能,竟得皇上賞識。”

“唉,你在南邊也是人盡皆知的幕僚,這樣的經曆,若是讓你入朝為官,稍有不慎,便會招來禍事。不過朕相信,等到將來,先生定會揚名天下。”湛凞這話就是暗示,你唐鹹安的前途是在下一代皇帝的身上,但你身份特殊,還是不要張揚。

唐鹹安極其聰明,也不多言,重重地一個叩首代表了他的誓言。皇上都將培養下一代皇帝的重任給了他,那可是天大的信任和無上的榮光,他除了肝腦塗地盡心輔佐,還能做什麼呢。自此後,他便每日悄悄在上書房的偏殿中,給小公主湛瀅講“故事”。

轉眼到了五月初五端午,湛凞帶著閔仙柔和女兒一起微服出了宮。她也不管人多,放開女兒,任由孩子四處跑跳,這可忙壞了暗衛和侍衛。小湛瀅頭一次出宮,好奇得很,看見什麼都往懷裏揣,牢牢跟著的章固忙不迭付錢,心想,果然是皇上一樣,啥都好奇,唉,看來自個又得提著一大堆東西,腰酸背疼地回宮了。

下人們的苦楚,這一家三口可沒心思管,等到了日頭偏西,才盡心地回了宮。清漪宮中,被伺候著要沐浴的小湛瀅突然奶聲奶氣地問:“母皇,兒臣還沒聽唐師傅說故事呢。”

湛凞走過來親親女兒,笑道:“今兒過節放假一天,明兒再繼續。”

小湛瀅歪著頭,想了一下,“可是皇兄就天天上課,沒有過節。”

湛凞很耐心慈祥地解釋道:“這世上處處都有學問,可不是隻有書本裏才有。做皇帝,會玩更是最大的學問。因為啊,這皇帝如果隻知道玩不管百姓,那百姓要是活得不好,就會出現壞人,帶著大家趁機將皇帝的腦袋砍掉。要是皇帝不會玩,自個又不舒心,日子一長,身體就不好了,肯定會得病死的。”

小湛瀅摟住母親,“咯咯”直笑,“那,那皇帝就和百姓一起玩。”

湛凞哈哈大笑,“沒錯,和百姓一起玩,百姓隻要吃飽穿暖玩開心了,就不會有人想起來砍皇帝頭了。”

閔仙柔聽著這母女的對話,白了湛凞一眼,沒好氣地笑道:“不用問,你那母親就是這樣教你的。”

湛凞將小湛瀅交個李嬤嬤,過去摟住閔仙柔,舒心驕傲道:“沒錯,我母親就是這樣說的。後來我才知道,這就叫做與民同樂,是個大道理呢。”

閔仙柔被逗樂了,“可見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湛凞想到自己小時候也覺得好笑,“其實小孩子,就算聰慧到生而能言,那些大道理也是不明白的。小的時候,秦元給我講‘故事’時就說,那些大道理聽聽而已,世間的事還得從世間中尋,光聽書本上說的,哪能真的明白?什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些道理說說就罷了,天下絕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都是自掃門前雪。說什麼皇帝要愛民如子,狗屁!皇帝也是人,是個人都隻會愛自家孩子。還有什麼民間疾苦,書上說的是詳盡,但是要真得了解,就得到世間走一走。躲在這金碧輝煌的宮裏,穿著綾羅綢緞,吃著山珍海味,看著書上的百姓受苦,就能體會百姓的難?放屁!我看啊,這寓教於人,唐鹹安就比高旭強百倍。那高旭隻會死教書本上的東西,一天到晚就是些‘聖人雲’‘之乎者也’,教出一幫迂腐的傻子來。唐鹹安則是寓教於樂,將史書、民間風土編成了一個個小故事,他表情豐富口舌又好,我們的女兒聽的是津津有味。還是秦元說得好啊,當官就是要管好人,當皇帝就是將管好人的人管好就行。隻要女兒能明白這個道理,我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