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吳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官吏貪腐。其時天降大禍,前有蝗蟲肆掠,後有洪水橫行,莊稼顆粒無收,百姓餓死無數流離失所,甚至易子而食,悲慘之極。天下群豪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晉地閔氏最有實力。

閔氏,士族之家。家主閔光,字公義,思謀遠慮素有大誌,見吳朝亡相已現,隨散盡家財募得兵馬萬餘,自領將軍銜,因閔氏身在晉地,世人稱其為晉軍。初始晉軍勢如破竹連克數城,然兵寡糧少終究不敵,敗退至湛水。後得湛氏一族相助,費十年之功奪取天下,建立晉朝,史稱其為晉高祖。

高祖論功行賞,湛氏為頭功,然天下民謠盛傳“湛水河邊有擔當,七百年後做朝堂”,高祖心疑不安,欲除湛氏,然江山初定,誅殺功臣恐致民心恐慌,思慮再三,連夜召見湛氏家主湛泌,存心為難,提出要麼湛泌進宮為妃,誕下皇子是為湛氏主:要麼終身以男子身份麵向世人,非親生血脈不得繼承湛氏主。誰能料到英明神武的大將軍湛泌竟是女子?

原來湛氏一族崇尚女性,族主之位曆來為女子擔任,湛泌幼時聰慧異常,卻不驕縱,文武之功皆有所成。時值天下大亂,湛氏一族受到遊牧民族和貪官汙吏雙重壓迫,苦不堪言,湛泌立誌帶族人脫此困境。然天下男子為尊,女子如何上得戰場,不得已湛泌與高祖約定,以男子身份征戰,除高祖外再不得其他人知曉。高祖當時受困,自然應允,斬殺身邊知曉此事的親信七人,以示誠意。現今天下已定,湛氏勢大,高祖如鯁在喉,便以此要挾,妄圖湛氏屈服。湛泌心中早已明了皇帝用意。若是進宮做妃,便是肉上砧板,且不論是否會有子嗣,即便真的誕下孩兒,湛氏一族也會落入閔氏手中。若是昭告天下自己男子身份,自己又如何嫁於男子誕下親生血脈?百年之後無人承位,湛氏一樣歸於閔氏。然湛泌非尋常女子,豈會受製於人,心思百轉之後,毅然決定終身做男子裝扮,待回湛水再做打算。

高祖豈會不明白這緩兵之計,於是封湛泌為端王,世襲罔替永守端地,無詔不得入京。端地雖乃湛水發祥之地,然偏隅西北,苦寒貧瘠,又臨北狄遊牧民族,時常被其侵擾,百姓生計艱難。即便如此,高祖仍不打算放過湛泌。回端地之日,高祖親出京城送行,賜禦酒一杯,灑淚而別。

剛行不足半日,湛泌身下血崩不止,強撐回到端地,將養了半月才好轉,隻是經心腹大夫診斷,因服毒藥葵水已斷再無生育可能。湛泌深恨不已,高祖得意非凡。其後兩年突然傳出端王娶親,高祖本以為假鳳虛凰不足為患,然一年後麟兒誕生,高祖疑惑,遣使試探真假,使者幾次滴血驗親命後回複高祖,確係端王親生。高祖大驚。命人秘密打聽。端王府中到底有人禁不住誘惑,漏了口風。

端地西邊盡頭連綿雪山中有一神秘的女子族氏——有凰一族,此族與世隔絕,法術奇絕。三年前,端王心情鬱悶,遊曆端地,機緣巧合下救了一名誤下雪山的有凰族女子。此女子正是族長之女,族長感激,女子又心生愛慕,而端王聽聞此族有妙法能讓女子成親誕下子嗣,故而大喜,隨即提親,攜美婦下山。

高祖聽聞,膽寒不已,借口遠征北狄,派十萬大軍入雪山,誓要滅此禍端。雪山無有人跡,道路難尋,搜索月餘不得其蹤,加上天寒地凍糧草接濟不上,軍士苦不堪言人心動搖,朝中大臣不明所以,紛紛上書懇求撤軍,高祖不為所動。哪知三月後消息傳來,十萬人馬進山迷路,竟遇暴風雪致使全軍覆沒。高祖無奈,又暗中謀劃,數十次派人暗殺端王一家皆無果。端王得知大怒,清肅叛徒,秘密建立起一隻精良暗衛。

十七年後,高祖駕崩,奪嫡之爭愈演愈烈,端王趁機扶持三子閔皓登基,誅滅唯一知曉端王秘密的太子閔旭,自此除心腹外再無一人知道端王府隱秘,危急暫時化解,不過帝王之心豈可信任,端王畢竟功高蓋主。後數百年間,晉朝幾度沉浮,端王府漸漸壯大,晉帝始終拿端王無可奈何,隻是防範之心從未減弱。

一晃七百年而過,端地在曆代端王的治理下百姓富足,繁榮昌盛,反觀晉朝衰敗之相已顯。晉帝閔踆,字子幹,先帝六子,陰桀自傲,先帝甚厭。先帝崩後,其屠兄殺弟,手段凶殘,登基大位天下多有不滿,閔踆聞之一概殘殺並株連九族,晚年性子稍斂,隻是朝政崩壞,早已無力回天。閔踆有三子。長子閔煒,封佑王,領兵駐守北疆。二子閔煜,封興王,三年前去了封地江南陽都。三子閔炫最得聖心留在京城。世人皆猜度三子閔炫最有可能入住東宮。奪嫡之戰私下早已慘烈不堪。三子廝殺,北狄蠢動,民不聊生,這些皆不在閔踆心思內,他唯一的憂慮便是遠在西北的異姓王——端王湛洵。端地民風彪悍,端軍強大尤勝北狄,如今端地又十分富足,天下豈容二主!有這樣的端王,皇位豈能安坐?

長壽三十五年,端王湛洵也在憂心忡忡,不為別的,臥房內王後即墨氏正在艱難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