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勒布朗:王者而立,成年之孤(1 / 3)

勒布朗:王者而立,成年之孤

文化

作者:蘇群

一個真實的勒布朗·詹姆斯,在2015年NBA總決賽得到完整的呈現。如果看完總決賽,你依然無法找到解讀他的最好方法,不妨做如下嚐試:你把籃球場換成這個世界,把“詹姆斯”替換成“美國”,你就會恍然大悟——勒布朗是現在籃球場上最厲害的那個人,就像美國之於全世界;勒布朗不甘心成為任何人的附庸,隻想做一個領導者,就像美國一直在做的那樣;勒布朗也會失敗,而且勝敗參半,就像美國在全世界一樣。

從喬丹到詹姆斯,好比美國從過去到現在,從神壇到凡間,無論是球星還是國家,最強大的領導者一度被神化,現在也被人間煙火包裹。

勒布朗也會失敗

勒布朗的2015年,其實就是一個30歲成熟男人的人生分界線。男人未到而立,為所欲為,三十而立,有所為有所不為,與其說選擇更從容,不如說有些做得了,有些他已經知道做不了。勒布朗就這樣一腳踩在界線的這邊,另一腳在那邊。

在他年滿30歲之前的5個半月,勒布朗做出了另一個重大決定,回到克利夫蘭,30歲生日後的6個半月,他帶領騎士隊的殘兵以2∶4輸給年少氣盛的金州勇士隊。上一次由加州球隊奪冠是2009年,湖人打敗了魔術,科比打敗了霍華德,科比奪冠以後不到半個月,庫裏才獲挑選進入NBA。

也就是說,勇士隊的頭號球星庫裏隻有6年職業球齡,而這已經是詹姆斯連續第五次打進總決賽。一個30歲經驗豐富的熟男,輸給一個長著娃娃臉的青春派,不符合過去20多年的規律:自從喬丹完成第一個“三連冠”後,每一屆總決賽不是成熟男人間的決鬥,就是熟男教訓青春派,這樣的規律持續了21年。

所以,盡管騎士是殘陣,而對手是所有16支季後賽隊伍中唯一沒有受傷病襲擾的球隊,但詹姆斯依然會不甘心。如果你有幸在現場,看一看詹姆斯在第六場結束後怎樣和記者見麵的,就能對一個熟男麵臨失敗的心境感同身受:

他戴著棕色的禮帽,頭略略下垂,這樣,現場布局並不太好的燈光打下來,帽簷剛好讓他的眼神躲在陰影裏。通常,詹姆斯的眼神是攝影師最喜歡表現的焦點,在漆黑的麵龐之上,他的眼白常常恰到好處地表現出智慧、堅毅、冷峻、自信,像黑暗盡頭那點光亮。而這一次,詹姆斯特地把眼神藏在陰影裏,讓那點光亮若有若無。他的音調明顯下降了幾級,語調低沉——“不管在邁阿密輸球,在克利夫蘭輸球,還是在火星上輸球,輸球總是讓人失望的。我寧願沒有打進季後賽,也不願意輸總決賽,因為離冠軍已經如此之近。”

因為這隻是我親臨的第四次總決賽,勒布朗的狀態與我印象中的頂級巨星反差鮮明,因為我隻記得1996、1997年的喬丹和2009年的科比,勒布朗讓我感受到成功的成年男人的另一麵,無助、無奈、心力交瘁。

勒布朗也會失敗,盡管有各種原因。他的隊伍曾被譽為另一組“三巨頭”,但因為組建倉促,中途遇到大交易,整個常規賽就在同磨合作鬥爭,到了季後賽,每一輪就有一個“巨頭”受傷掉隊,先是勒福肩膀被拉壞,後是歐文膝蓋兩度受傷,他們傷情之嚴重,最後都做了手術。勒布朗身邊剩下的人,唯“烏合之眾”可以形容,但他還是把這隊“無良雜軍”帶進了總決賽,甚至前三場2∶1領先。

勒布朗說:“We ran out of talent.”用中文的成語,就是江郎才盡。不喜歡他的球迷喜歡用“抱大腿”來形容他離開克利夫蘭和回到克利夫蘭,殊不知勒布朗才是世界上最粗的那條大腿。這是他在6次總決賽中的第四次失利,隻有第一次和這一次能讓他感覺輸得像“孤家寡人”,而第一次輸給馬刺時,他才22歲。

勒布朗還是最厲害

30歲的勒布朗不能像22歲時那樣,輸了總決賽心服口服,也不能像26歲時那樣,輸給綠軍後負氣一走了之。一個成年男人,最重要的是擔當,不管身邊發生了什麼。這是勒布朗和過去最大的不同,他不能抱怨,不能責怪,不能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