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之交不是朋友,患難才見真情。交友要有分寸,擇友要講究緣分。交友重在相互幫助,相互提高,共同麵對人生的磨難,交友不慎會留下終生遺憾。
如果我們想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情——那些需要花時間、精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
現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沒有時間進行過多的應酬,日子一長,許多原本牢靠的關係,就會變得鬆懈,朋友之間逐漸互相淡漠。這是很可惜的。
“敢問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作為一個普通人都難逃脫一個“情”字。盡管當今社會有一句話:“認錢不認人。”但是“人情生意”從未間斷過。人既然能夠為情而死,那麼為情而做生意,又有什麼不可?想想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營造關係網,也需“感情投資”。
讓我們以做生意為例,所謂“感情投資”,說簡單點,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一層相知和溝通,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關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順當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生意不成人情在”。
很多人都有忽視“感情投資”的毛病,一旦關係好了,就不再覺得自己有責任去保護它了,特別是在一些細節問題上,例如該通報的信息不通報,該解釋的情況不解釋,總認為“反正我們關係好,解釋不解釋無所謂”,結果日積月累,形成難以化解的問題。
更糟糕的是,人際關係親密之後,一方總是對另一方要求越來越高,總以為別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對方稍有不周或照顧不到,就有怨言。長此以往,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最後損害雙方的關係。
可見,“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不可似有似無。從生意場到日常交往,都應該處處留心,善待每一位關係夥伴,從小處、細處著想,時時落在實處。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承認在人生經曆中最為有益的事即是友情。生活中擁有友誼的人得到了眾口同聲的讚美。友誼是於不知不覺中就走進生活裏來的,因此,生活中是不能沒有友誼的。人性是不喜孤獨的,是需要扶助的,而親愛的朋友便是能給你最好扶助的人。珍惜你所擁有的真摯的友誼與真正的愛情,它能使你變得高尚,使生命變得更加充實。一切身外之物都不難得,難得的是一顆相通的心。
要使友誼之樹深深紮根,根深葉茂,要得到朋友,就需要付出真誠。用真誠相待,才能換來真誠的朋友。如果把友誼僅僅局限於兩三個人的小圈子裏,而不願與更多的人交往,不僅可能使自己失去與更多的人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機會,而且使自己的視野狹窄,生活內容單調。因此,應該與更多的人交往。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這世界就沒有人能夠欺騙你
做人為什麼要誠實?首先,誠實會使我們內心坦然,而說謊、虛假、欺瞞,則會折磨你的良心,讓你的心境處在一種灰暗、忐忑不安、時刻緊張的狀態中。這種自我折磨正是不誠實的必然結果。
古波斯詩人薩迪說:“講假話猶如用刀傷人,盡管傷口可以治愈,但傷疤將永遠不會消失。”他還說:“寧可因為真話負罪,不可靠假話開脫。”
薩迪的話的確很耐人尋味。說謊或說假話,常被一些人視為“聰明”的處世之道。他們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或推脫責任而說謊,或者為了謀取個人利益而騙人。他們自以為得計,或暫時得逞,但假的就是假的,謊言早晚有被揭穿的一天,那時他們將因自己的不誠實而失去他人的信任。謊言在被騙者心頭留下的傷疤是很難消失的。我們都知道那個“狼來了”的故事,小男孩可以一次再次地騙人,但當狼真的來了時,就沒有人再相信他了,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羊被狼叼走。
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老太婆賣鬆花蛋,就是雞蛋外麵糊著一層泥和草的那種。鬆花蛋賣得很火,老太婆動心眼了:我幹嗎這麼實誠呢?她於是把大雞蛋換成了小雞蛋,外麵糊上厚厚的泥。沒想到,照樣賣得很火。老太婆嚐到“甜頭”了,又把雞蛋換成了土豆——還是賣得很火。一不做二不休,老太婆索性用鵝卵石代替土豆,冒充鬆花蛋賣!她的“鬆花蛋”還是賣得很火!
當老太婆高高興興地點著手裏的鈔票時,她的頭上突然下起了“雹雨”——一塊塊鵝卵石、一顆顆土豆,甚至還有一個個雞蛋,劈頭蓋腦地都砸向了她。
說謊,其實是一樁很累人的事。
有人說,我也知道做人要誠實,但現實生活中,誠實的人常常吃虧,你不說假話,就很難辦成事。
這裏存在著誤區,就是如何看待“吃虧”,如何看待“辦成事”。
我們看到身邊和社會上一些人靠說假造假“辦成”了“事”,那是什麼“事”呢?是騙到了一官半職,是賺到了不義之財,是用一紙買來的假文憑在某公司謀到了好差事,是用讓人代筆寫的論文拿到了畢業證書,是像有些地方的考生通過作弊上了大學……這樣的“事”即使辦成了,又有什麼可讓人羨慕的呢?這不是違法亂紀的行為嗎?除了那些利令智昏、全然視法律為兒戲、不惜以身試法的壞人外,我們相信,這多數僅僅是私心作祟,對一時犯糊塗的人來說,他們靠這種手段僥幸“成功”於一時,但從此以後,恐怕就要生活在良心的自責和唯恐被揭穿的恐懼之中了。這是“得便宜”還是“吃虧”?
誠實的人是會吃一些“虧”的,比如當存在著不公平、不公正的情況下,或你麵對的是一個並不誠實的人時。你有真才實學,你相信靠本事吃飯,結果領導卻給他的三親六戚加薪提職,卻把你這老實人拋在一邊,你明顯是“吃虧”的。但這不是誠實的罪過,而是不公正的領導的罪過。你應該對這種不公正憤怒,而不能對誠實憤怒。你願意因此而扭曲了自己,從此也去做一個不誠實的、待人不公正的人嗎?那你豈不是把自己也變成了你的“領導”那一類你瞧不起的人?
現在有一種說法,叫說謊不可以,但說“善意的謊言”無傷大雅。有人甚至說“善意的謊言”是生活的調味品。是的,我們有時的確需要說說謊,比如為了不致給患病的親人增加精神壓力而謊說他的病情;或者為了安慰失去親人的人而瞞著噩耗。這都是不得已的事,是權宜之計,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現在有一種傾向,卻是在“善意的謊言”的名義下,心安理得地欺騙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等等。或許事情並不大,例如對妻子謊稱是單位加班,而實際上是與朋友去打麻將;或明明是與昔日的戀人見麵(絕對是很正常的見麵),卻告訴妻子是去參加同事聚會……諸如此類,據說都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或誤解等。
當然,這種“善意的謊言”你仍可以撒,但你想沒想過,一是敗露後會不會傷害感情?二是謊話太多你累不累?你有沒有更深入反省一下,為什麼很正當的事卻要撒謊——哪怕是用善意的謊言來掩護呢?這是不是說明你和對方還是彼此缺乏信任?或者就是你自己心裏有那麼一點不踏實的東西在作祟?
有一個外國作家說:“無害的謊言說多了也會有害。”所以,所謂“善意的謊言”能不說還是盡量不要說吧!
時至今天,誠實仍應該是我們每個年輕人所追求的美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滿腔熱情地讚揚過一個叫平老靜的老者,稱他“平凡而偉大”。平老靜當年在河北保定開一家肉包子鋪。他拿了包金的鐲子去當,贖回來的是真金鐲,就去當鋪還掉。大家都知道平老靜是誠實人,都去他的鋪子裏買包子,因此生意興隆。這就是社會對誠實的認同。
誠實不欺,不但使你求得良心的平靜,也能幫助你獲得他人的信任,以促成你事業的成功。
不要輕易向別人許諾
幫助別人是好事,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打腫臉充胖子。答應幫助別人,就一定要信守自己的諾言。所以,在幫助別人之前首先看自己能不能辦到,如果沒有把握就不要輕易對別人承諾。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總有那麼一些人不自量力,對朋友請求幫助的事情一口答應下來,事情辦好了什麼事也沒有,假如辦不好或隻說不做,那就是不守信用,朋友就會埋怨你。
對於一個有權力的人來說更應該注意這一點,因為你有權,親戚朋友托你辦事兒的人一定不少。這時你應該好好考慮考慮,不能輕易答應別人。有的朋友求你幫忙的事可能不符合政策,這樣的事最好不要許諾,而是當麵跟朋友解釋清楚,不要讓朋友心存誤會,認為你不願幫忙;有的朋友找你辦的事可能不違反政策,但確有難度,就需要跟朋友事先說明,這件事難度很大,我隻能試試,辦成辦不成很難說,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這樣做是給自己留有餘地,萬一辦不成,也會有個交待。
當然,對於那些舉手之勞的事情,還是盡量答應朋友去辦,但答應了後,無論如何也要去辦好,不可今天答應了,明天就忘了,萬萬不能失信於人。
我們在這裏強調不要輕率地對朋友做出承諾,並不是說要一概回絕,而是要三思而後行。盡量不說“這事沒問題,包在我身上了”之類的話,要給自己留一點餘地。不經過考慮而隨便承諾,隻能害人害己。
春節聯歡晚會上曾演出這樣一個小品:一個老實巴交的人擔心自己的領導和同事會看不起自己,就假裝自己手眼通天,別人求他辦事,不管有多大困難一概來者不拒。為了幫別人買兩張臥鋪票,不惜自己通宵排隊,結果不但自己吃苦不說,還鬧出了一連串的笑話。
有時候,一些比較不錯的朋友托你辦事時,你為了保全自己的麵子,或為給對方一個台階,往往對對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但不少事情並不是你想辦就能辦到的,有時受各種條件、能力的限製,一些事是很可能辦不成的。因此,當朋友提出托你辦事的要求時,你首先得考慮這事你是否有能力辦成,如果辦不成,你就得老老實實地說,我不行。隨便誇下海口或礙於情麵都是於事無補的。
有人來托你辦一件事,這人必有計劃而來,最低限度,他已準備好怎樣說了。你這方麵,卻一點兒準備都沒有,所以,他可是穩占上風的。
他請托的事,可為或不可為,或者是介乎兩者之間,你的答複是怎樣呢?許多人都會采取拖的手法,“讓我想想看,好嗎?”這話常常會被運用。
有些時候,許多人會作一種不自覺的承諾,所謂“不自覺的承諾”,就是“自己本來並未答允,但在別人看來,你已有了承諾”。這種現象,是由於每一個人都有怕“難為情”的心理,拒絕屬於難為情之類,能夠避免就更好。
但要記住,現在大多數人都喜歡“言出必行”的人,卻很少有人會用寬宏的性格去諒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因此,拿破侖說:“我從不輕易承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可自拔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