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辯論智慧(2)(2 / 3)

蘇世長答道:“我的確不知道是陛下修的披香殿。我見這披香殿奢侈得就像殷紂王的傾宮和鹿台一樣,所以斷定不是能夠興天下的君王所為,因而誤認為是隋煬帝修的。如果真是陛下所修,那微臣認為實在不妥。以前,我在武功舊宅侍奉陛下。記得那一陣子,陛下的住宅僅能遮風擋雨,然而陛下卻已很滿足了。如今,我們可以續用隋朝留下的宮室,那已夠奢華的了,何必再建新的。宮殿尚且追求奢侈如彼,陛下又怎能吸取隋煬帝滅國的教訓呢?”

唐高祖聽了沉思良久,終於對蘇世長表示讚許。

皇帝新建披香殿,肯定是朝廷的一件大事,蘇世長自然沒有不知道的道理。但是,他明知故問,反倒順利地申述了自己的勸諫主張。

在辯論中,或者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加入我們不願意說出一些叫自己為難的話,那麼不妨裝作不知道的樣子,而以發問的形式將之巧妙地提出來。這樣一來,本來是十分難處理的問題,隻因陳說形式發生變化,就往往能夠變得易如反掌。一方麵,對手會說出這個問題;另一方麵,自己又可以坐等對手陣腳自亂。

使用這種發問方法,關鍵在於,對主題一定要明明知道卻又裝作不知道,而且要盡量裝得逼真一點。所謂“不知者不罪”,在別人以為你不知道的情況下,你就可以免去自己的責任而將麻煩丟給對手。

從論辯術的立場上來看,明知故問其實是一種聲東擊西的戰術,或者說圍魏救趙。命名目標在東而先向西,欲要進攻先佯裝撤退,避其鋒芒,迂回誘導,以迂為直。表麵上看,這是放著直道、近路不走而走彎道、遠路,實際上,因為效果比較明顯,反而是一條盡快達到目標的直道、近路。

在正麵“強攻”不下的情況下,迂回進攻不失為一種靈活有效的辦法。因為這種方法目的是贏得勝利,方法上又能迷惑對手,把明確的目的與靈活的戰術二而一地結合起來,也就能夠避對方之所長,攻對方之所短。與此同時,在進攻路線上我們已經精心設計,所以往往又帶有隱秘性,並符合對方的心理需求。由此一來,對手很容易放鬆警惕,而對方戒備不嚴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一步一步地誘使對方在不知不覺地接受自己的觀點。

除了論辯中策略使用外,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要用到“圍魏救趙”的迂回論說技巧。一般來說,直言快語的人是真誠坦率、胸無城府的,很受大家歡迎。然而,有時候這樣說話卻效果不佳,可能剛才脫口而出就立即碰到釘子。這是因為,語境會對一個人的思維接受狀態產生影響。當一個人不願意吸收某方麵信息時,你非要竹筒倒豆子地跟他說個沒完沒了,那麼輕者會損害人際關係,重者會造成不可預知的麻煩。這個時候,我們便不能做“直腸子”,而應該想辦法兜兜轉轉,以一種溫和的態度說話,也就是繞個彎子,避開釘子。

繞彎子也好,避釘子也好,核心要義是避免過分強硬地陳說主張和表達觀點。下麵就介紹幾種繞圈子的技巧,幫助大家學習如何溫和地表達意見。

一、擺事實

有一天,幾位青年人吃過晚飯,大家相邀一起去拜訪某教授。不巧,這位教授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差,很想早點休息。隻是礙於情麵,他又不願意讓幾位來客太尷尬,就一直耐住性子招待著。

結果,大家一談就談到夜深,幾個青年人還在興致勃勃地向教授請教問題。教授覺得時間實在太晚,就打算辭客。他是這麼說的:“你們提的這個問題很值得討論,我明天一早要去A城參加一個學術會,正好就準備和幾位專家一塊聊聊這個問題。”幾位青年都是聰明人,聽了這話立即明白打擾到教授休息了,即刻起身告辭並誠懇地說:“教授,很抱歉,我們不知道您明天要出差,耽誤您休息了。”

二、講道理

陳毅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擔任上海市長。當時,幹部實行供給製,生活消費品都是按需分配。為了不給國家增添負擔,他想勸一起居住的嶽父回老家生活。如果直接提出,嶽父難免產生誤解,以為自己嫌棄老人。所以,陳毅就略施小計,先問老人家是共產黨好還是國民黨好。老人根據自己親身經曆說,國民黨任人唯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陳毅聽了說:“說得好啊,所以國民黨要倒台……那您喜歡不喜歡您的女婿也這樣?”老人聽了,立刻明白其中道理,主動提出回老家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