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疆巴州休閑農業消費者需求調查分析(2 / 2)

4.休閑農業遊客平均消費額

休閑農業在吃、住、行、遊、娛、購各方麵消費有所差異,但差異性不是很大,其中人均餐飲消費最高,住宿花費最低,但是,整體消費水平不高,據調查表明,休閑農業遊客的個人消費水平差距也很大,遊客最高日消費為560元,然而最低消費則僅為45元。表明遊客對休閑農業旅遊的多樣化需求不同消費群體在其遊覽過程價值感受中有不同的心理預期;如何根據不同消費者心理特征、心理預期引導旅遊者消費,提供多樣化差異化服務是以後休閑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5.休閑農業遊客信息來源渠道

休閑農業信息來源親朋好友推薦的比例最大,占73.47%,其次是電視報紙雜誌,占12.93%。目前,在我國電視報紙是主要的宣傳媒體,大多數人都通過這一渠道獲得信息。通過網絡宣傳得知休閑農業相關信息的人數僅占10.2%,雖然比例不大,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日後通過此媒介參與到休閑農業活動之中的遊客會越來越多。依靠旅行社介紹參與休閑農業的遊客最少,隻占3.4%。從會計利益分配與成本核算的角度來分析,可能由於旅行社從休閑農業旅遊活動中獲利較少的緣故所致。

6.出遊方式、交通工具及停留時間

巴州幅員遼闊,各縣市相距較遠,城鎮居民若希望觀光到其他縣的休閑農業風光必須驅車前行,調查顯示92%的遊客選擇了乘車前往目的地;當然不乏4%騎行愛好者願意感受鄉間沿途風景,選擇騎單車出行。

從出遊方式可以看出,家庭朋友一起出遊的人數最多,超過了一半,占了64%,這樣的結果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一致,大多數中國人都喜歡與朋友家人結伴而遊,在旅遊中加深友誼。其次五分之一的遊客是通過單位參與休閑農業活動之中,參加旅遊團的僅占4%,單個人出遊的占4%。這說明大多遊客喜歡親朋好友一起出遊,反映了休閑農業的旅遊模式以家庭集體為主。

從遊客停留時間可以看出,停留一天的遊客比例占81%,大大超過了兩天及以兩天上的遊客。據調查表明,停留時間超過三天的遊客大多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群體,他們有充裕的閑暇時間,可以進行長時間的休閑保健活動。

7.小結

通過對休閑農業旅遊者的特征分析,巴州休閑農業設施所帶動的消費呈現以下特征:休閑農業經營者可以對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族別的遊客進行市場細分,從而針對不同層次遊客的特點,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休閑農業產品,更好地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各民族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各個年齡層需求多樣化、各個社會階層選擇多樣化、經營主體宣傳力度不夠、遊樂項目趨於傳統、基礎設施待完善。休閑農業經營者可以對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族別的遊客進行市場細分,從而針對不同層次遊客的特點,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休閑農業產品,更好地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作者單位: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章榮,翁伯琦,曾玉榮,周瓊,鄭百龍.休閑農業新理論及其在閩北的應用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6.14(4);5-8.

[2]段兆麟.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發展之比較[J].中國供銷商情,2004,(10):25.

[3]毛帥,聶銳.淺談休閑農業遊客行為與環境容量的衝突及解決思路[J].生態經濟,2006:197-200.

[4]範子文.觀光、休閑農業的主要形式[J].世界農業,1998,(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