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業餘田徑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1 / 2)

淺談業餘田徑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

學術展台

作者:王世春 唐新江

摘要: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但若不遵守科學的鍛煉方法就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如何防止運動損傷,也一直是各位教練員和體育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目前,在田徑運動的訓練和比賽中,運動損傷呈現增高的趨勢。本文通過探討青少年田徑運動員常見的運動損傷,對造成運動員損傷的原因進行分析,探討預防青少年業餘田徑訓練運動損傷的措施,為業餘田徑教練員運動訓練提供參考。

關鍵詞:青少年田徑運動員;運動訓練;運動損傷及預防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一些運動損傷通常與運動訓練有密切關係,帶有運動專業和技術動作特征,運動損傷的發生給運動員的學習、訓練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嚴重的會造成終身禍患。青少年業餘訓練主要以跑、跳、投的形式出現,具有肌肉爆發用力的特點。在這個訓練過程中,由於青少年力量較弱,再加上如果技術動作掌握不牢靠,以及場地器材等因素,就容易在運動訓練中受傷。在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中教練員和體育工作者要重視青少年運動損傷問題,使在青少年的運動傷害事故減少到最低程度。

1.運動損傷的特點和形成機製

1.1形成機製

從運動解剖學角度來所,人體結構存在某些弱點:如腰部負擔重,保護相對少,肌肉的活動複雜。膝關節杠杆長、保護少,屈膝時關節不穩定。踝關節,外踝長、內踝短,外踝的韌帶較薄弱,內翻肌群的力量較外翻肌群的力量大。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弱點並一般不表現出來,隻有這些弱點與動作結合時,就會成為運動損傷的誘因。加上技術掌握不熟練,以及場地器材等因素,就很容易使學生在運動中受傷。而且小傷小病往往不會引起重視,仍然帶著傷病堅持訓練,而導致損傷發生,不易恢複,不易治療。

1.2運動損傷的特點

田徑運動包括跑、跳、投、走4類,運動損傷的性質和程度也各不同。在跑類項目中,下肢損傷較為多見;跳類項目中,腰、跟部肌肉損傷容易發生;投擲類項目中,肩、肘、軀幹、膝關節傷病較多。有統計數據表明,跳高及中長跑運動中創傷發病率較高,投擲次之。專項運動員的損傷和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訓練方法有密切關係;其次是小傷、輕傷、重複損傷和慢性損傷。損傷特點為急性損傷占多數,慢性的較少。

2.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2.1準備活動不當

準備活動可以增強各器官和係統的功能活動,克服訓練或比賽前內髒器官植物性機能的惰性,使中樞神經係統興奮性提高,從而使人體從相對安靜的狀態順利進入最佳的競技狀態,為即將開始的運動訓練做好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準備。由於在各項運動中,動作的結構、強度、速度、節奏及用力方法均不同,因而準備活動的內容、形式、強度也應有區別,如短跑、跳躍等一些強度大的項目,它需要有關的肌肉能承擔很大強度的負荷,如不認真做準備活動,則有關部位的肌肉會由於活動不充分而承受不住強度大的負荷,因而造成損傷。運動量過大時,會造成身體機能不良,尤其是局部負擔過重產生局部過度疲勞,是造成損傷的重要原因。

2.2技術動作不規範或錯誤

這一原因是田徑運動學習、訓練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業餘運動訓練時,錯誤動作易造成個體損傷。在技術訓練中,對基本技術不夠重視,隻重視專項的練習強度。往往會因為基本技術不紮實,使動作泛化。調查發現技術動作錯誤造成的運動損傷,是業餘運動訓練時較多出現。

2.3場地、器材、服裝及氣候等問題

場地器械的問題主要是場地高低不平,坑坑窪窪,跑道過硬或者太滑、有碎石或雜物而造成。調查發現損傷以4月份和12月份運動損傷最高,其次為3月份和11月份。4月份雖然神經係統處於良好的興奮狀態,但是天氣潮濕、氣候多變,肌肉的工作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易造成損傷。12月份天氣寒冷、氣溫較低,致使毛細血管收縮,彈性和肌耐力均明顯下降,所以也較多發生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