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培育踐行分析
社會視野
作者:陳茉
摘要: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最新概括,為培育我國公民的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基礎。深入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意蘊,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精髓,對我們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培育
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價值理念的承繼,又是對當下中國國民價值追求的期許,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培育就是要使其進入民眾心靈深處,自覺踐行,還要能夠引領未來社會主義中國的核心價值理念。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的係統性
十八大用24個字概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體現出我國乃至世界的合乎規律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念。作為思想文化領域的核心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體現當前人們的價值理念和價值取向,更能代表我國將來的價值奮鬥和價值追求,尤其明顯的理論特色:一是理念的普遍性。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係中最本質、最具決定性的部分,它支撐和影響著其他所有的價值判斷和價值追求,因而是普遍適用的價值標準,對不同地區不同群體都能夠發揮能效。二是價值目標的穩定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所以被稱之為核心價值觀,就因其穩定的特性,是能夠在我國的社會曆史發展中保持較長時間不會發生變化,持續穩定地引領我國民眾的價值觀,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三是價值追求的連續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揭示的是社會主義最本質的永恒的精神要素,既概括了我國以往社會的價值文化,也集中體現了時代和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更是未來我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向往和追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類曆史上最新類型價值觀,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崇高的、進步的、科學的價值觀。它能夠充分反映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要求,是整個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理論與實踐之基。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理念具有凝練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和開放包容的氣度,既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使之共同凝練為我國的核心價值觀,實現對以往價值觀的超越。
中國傳統價值觀是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氣質的最集中體現,是融入中華民族血脈和每個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穩固價值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國傳統價值觀曆史文化積澱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其中凝結了中國傳統價值觀的精華。[2]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連接著中國傳統價值觀。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但不能割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價值觀的聯係,反而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價值觀的精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中國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弘揚有機地統一起來。
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民主、自由、平等”已經成為了人類共同的價值觀理想。將具有現代精神的價值追求歸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汲取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共性,又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個性。具有現代理念的社會價值凝練不僅有利於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整體把握,而且對於培育現代人的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超強的社會規範性
從國家整體層麵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一,體現了國家目標、社會導向和個人行為準則的統一,具有超強的社會規範性,體現於其道德和法律層麵上。
一是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主導性。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認為:“公民道德涉及到公民個體與國家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無論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還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都離不開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的社會道德訴求是愛國、敬業、誠信、友愛。這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原則,更是提高國家文化實力的重要途徑。加強公民道德修養要把提高道德認識與強化道德實踐統一起來,以使道德觀念內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外化為個人的道德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培育的原則就是使其真正為公民個體所掌握,最終轉化為公民個體自覺的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