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語用失誤對英語商務口譯教學的啟示
語言文化
作者:徐菲 劉淑梅
摘要:在商務口譯教學中,文化及語用因素常被忽視。本文從跨文化視角出發,分析在商務口譯過程中導致的語用失誤的原因,探討在商務口譯課堂上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徑。
關鍵詞:商務口譯教學;跨文化語用失誤;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跨文化商務交際與商務口譯
跨文化商務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經營管理者之間的交際(Lillian H. Chaney & Jeanette S. Martin)。在這一過程中,口譯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口譯具有即席性,通常無法預測出具體細節。商務口譯的不可預測性更為突出,這就要求譯員還要掌握相關的商務知識。
二、跨文化語用失誤
人們在進行跨文化交際進程中,因為不能完全達到或是沒有達到交際目的的差錯,稱為跨文化語用失誤。
根據Thomas (1983)的劃分,跨文化語用失誤分為語言語用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語用語言失誤指對語言語境把握不當導致的語用失誤”(孫亞,2002);“社交語用失誤指交際中因不了解或忽視談話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而出現的語言表達失誤”(何自然,1997)。
三、英語商務談判口譯教學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原因
(一)思維模式的差異
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決定了語言表達方式上的不同。Kaplan(1966)認為東方人的思維方式是螺旋型,善於推理;而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是直線型,善於論證。所以,西方人先說自己認為最重要的觀點;而中國人則是在取得對方認同感之後才表述自己的觀點。
(二)社會文化淵源的差異
語言學家Sapir指出:“語言是不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脫離社會流傳下來的,決定我們生活麵貌的風俗和信仰的總體。”這說明社會文化的差異對交際行為有很大影響。由於說話人不理解文化習俗的差異,使得在問候、稱呼、感謝等方麵出現失誤。
(三)語用負遷移
語用負遷移指學習者將母語中關於某個言語行為的語用知識搬到了目的語裏表達同樣的言語行為。呂文華、魯健驥(1993):“我們的教學還沒做到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充分地反映漢語語用規則和文化,這片教學中的空白地使學生的母語幹擾成為可能。初級階段的語高教學內容(語高所表達的意義和文化內涵)往往是非常簡單的、粗線條的。但是,成年人要表達的思想卻是複雜的、細微的。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對矛盾,是語用失誤的一個根源。”學習者把某些遷移錯誤地作為語言習慣固定下來,導致不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由於商務口譯中很多專業術語不能單憑表麵意思進行翻譯,因此,譯員也要掌握一定的專業詞彙。
四、英語商務口譯實踐中的語用失誤案例分析
(一)思維模式不同而產成的語用失誤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喜歡說客套話。但如果將這些客套話直譯,就會失去其本意。
例:中方:歡迎來我市。對於接待的不周我們感到非常抱歉,希望您能夠諒解。
譯員:Welcome to our city. We apologize for the poor reception and beg for your forgiveness.
中方的含蓄之辭符合中國文化,但譯文給外方代表的感受卻完全不同。外方代表會猜疑:既然已經知道招待不周,為何不做的更好一點呢?因此,我們可譯為:We hope you enjoy your stay here.
(二)社會文化觀念不同而產生的語用失誤
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傳統習俗等不同,同時其發展的曆史過程也產生了本民族特有的曆史典故。
例:中方:建立“一條龍”服務中心,為外國投資者提供審批業務。
譯員:To setup the “one-dragon” service center to provide a coordinated process service for foreign investors in obtaining appro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