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利奇的禮貌原則看思南話“孃孃”稱呼語在族內外的語用差異(1 / 3)

從利奇的禮貌原則看思南話“孃孃”稱呼語在族內外的語用差異

語言文化

作者:羅發明

摘要:利奇提出了交際禮貌原則及其次則,認為禮貌原則是交際的根本法則。筆者世居南方縣城思南,並利用該地勢條件分析了該縣境內“孃孃”稱呼語在族內與族外的語用差異,發現遵從貶己尊人的禮貌原則是合作原則的首要前提。

關鍵詞:利奇 禮貌原則 “孃孃” 稱呼語 思南 交際 族內外

一、引言

語用學(Pragmatics)作為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話語,特別是研究不同的語言交際環境下如何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一門學科,主要解決的是語義學、語法學等學科在特定交際環境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利奇(Leech)將語用原則分成“人際修辭(interpersonal rhetoric)”和“篇章修辭(textnal rhetoric)”兩大類,他所說的“修辭”指的是交際中有效運用語言,由交際雙方所共同遵守的原則和準則構成。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歸於人際修辭,合作原則在會話中起著調節說話人說話內容的作用,使說話人在假設對方樂於合作的前提下能進行交際,禮貌原則具有更高一層的調節作用,它維護了交談雙方的均等地位和雙方之間的友好關係。“如果沒有禮貌這個大前提,根本就談不上正常的有效的交際”。(何兆熊,2000)人類社會活動離不開言語表達。交談時能否正確選用恰當的稱呼語尤為關鍵。思南縣作為南方偏遠小縣城,“孃孃”(僅討論本家族“姑”輩女性)這個稱呼語不僅在族內必須正確使用,而且在族外陌生人和女士之間交際也相當重要。這個客套語詞,成為人們創建和諧語言環境、達到良好的心靈溝通的“潤滑劑”。

筆者世居思南縣,“孃孃”這個稱呼語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使用頻度越來越高。它不僅在族內使用,而且在族外陌生男女間也大量泛化使用,如今已固化成人們日常交際中必不可少的禮貌客套用語詞。

二、族內用詞

思南縣是南方偏遠小縣城,由於地理位置的限製,自古以來受儒家傳統家族倫理文化影響,家族內有嚴格的尊長敬女製度,這一方麵是儒家傳統家族倫理文化影響的結果,另一方麵是長期源於西南原始的女性崇拜意識有關。反映在言行上,則是全體族人對族內長輩和女性都必須尊重。

1.族內人對女性用尊稱

在思南縣境內,任何人對本家族內的父母輩女性如姑和姨,無論其成年或婚嫁與否,族內晚輩都得尊其為“孃孃”。這種現象在整個思南縣境內乃至鄰縣的德江、印江、沿河和石阡等銅仁市西五縣都如此。筆者曾向本地區東四縣即銅仁市區、江口、玉屏和萬山、鬆桃的同學調查發現,他們所居地也同樣遵循這樣的稱呼原則,此外,東四縣對異姓女的稱呼還有“姓氏+孃”或“姓氏+孃孃)”的稱呼方式,如稱呼異姓楊女氏可為“楊孃”或“楊孃孃”,有的就僅稱“孃”,而這與西五縣有明顯區別。族內幾位“孃孃”如果是親姊妹,人們則會根據她們排行,分別稱作“大孃”“二孃”等加以區別。

家族內所有人必須嚴格遵從輩份尊卑等級。男性尊晚輩之間不互相亂開玩笑,“長輩要有長輩的形象,晚輩要有晚輩的樣子”是他們始終堅守不渝的信條。平輩之間可以說笑,但要分清場合。女性之間也是如此。本族內女性無論其輩份或成年出嫁與否,族內任何人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對其隨意說笑。說話時言語行為、態度、語氣、語調都不得帶有不敬的意思,否則交際受阻,受人指責,甚至會引發族內房係間的矛盾。

2.尊輩對晚輩女性用尊稱

早飯時間,妹妹回娘家見著了自己的大兄長,於是打招呼。對話如下:

女士:大哥兒,你們還沒有吃飯呀?

兄長:哦,是他孃孃來了,快來坐。馬上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