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久時期的天津市立美術館發展概述
藝術之窗
作者:江紫媛
摘要:中國美術館業相較於西方而言,發展時間較短,在中國的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美術館還隻是被定位於普通的博物館,中國近代意義的美術館誕生於辛亥革命後,最早的有代表性的公立美術館是由嚴智開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籌建,民國十九年(1930年)正式開館的天津市立美術館。當時天津市立美術館雖為嚴智開籌建創辦,但美術館能在當時先天不足(開辦費一萬),後天奶子不夠(經常費一千)的境況下得以快速發展及基業的奠基,劉子久是功不可沒的。從美術館建設和博物館學角度來說,把劉子久時期的天津市立美術館的麵貌呈現出來,其價值意義多重而深遠。
關鍵詞:劉子久、天津市立美術館、發展
一、劉子久早年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況與天津市立美術館的關係
劉子久原名光城,號飲湖,1891年夏曆五月出生於天津河北天緯路大悲院附近的中興胡同劉家大院內,劉子久祖公劉國祥自雍正乾隆年間創下基業,家業殷實,到其父劉文濬這以醫術養家,並生有六男二女,劉子久為其第五子,在家族大排名中排行老九,故取名“紫九”,成年後改名“子久”。少年劉子久喜愛寫寫畫畫,從十多歲開始隨其兄劉光鏞學習繪畫,勤奮刻苦,自強上進。在南開中學讀書時與嚴智開相識、相熟,兩人都異常喜愛美術繪畫,成為同窗好友,嚴智開對西方繪畫的興趣另劉子久有所觸動,使子久在中學時期對鉛筆畫、鋼筆畫、水彩畫等西洋寫實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嚴智開後來到日本和西方學習油畫,劉子久則到北京學習傳統國畫,並於1916年考取北京中央陸軍測量學校高等專科班,主修地質專業,由於測繪工作的需要,劉子久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在完成自身緊張學業的同時,開始了對真實山水的觀察和寫生,對一山一石一樹一河一花一草均進行了詳細精到的模仿、刻畫、描繪和研究,1920年畢業後同年加入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又得到畫家金北樓的賞識與指導,成為湖社畫會一員,四年的大學生活以及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畫會的經曆為他後來的國畫創作和就職於天津市立美術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同鄉同窗同道好友,嚴智開一直關注劉子久在藝術道路上的發展動向,1934年5月1日,劉子久受嚴智開多次邀請,開始任天津市立美術館秘書兼國畫導師,在他到職之前,國畫導師的位置一直空缺,此職位並不是無人問津,相反想謀此職的畫家大有人在,而是在嚴智開心中,此位置非劉子久莫屬。早在1929年籌建美術館期間,考慮美術館導師人選時嚴智開便首先想到劉子久,並向劉子久透露了這個意向,隻是劉子久當時身在北京也是嶄露頭角,對於美術館將來發展前景又不好把握,所以一時之間並未答應,嚴智開對此理解並始終為劉子久保留國畫導師職位,從這不難看出,如若真正看重、覺得適合,嚴智開不會三番五次邀請。
二、劉子久時期的天津市立美術館發展概述
天津市立美術館是中國近代以來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公立美術館,由天津市政府開設、直隸於天津市教育局的集陳列、展覽、研究、收藏、調查、編輯及講演等機構和功能為一體的市級美術館,該館於公元1929年12月(民國十八年)由當時天津市市長崔廷獻、教育局局長鄧澄波委派留日歸國的嚴智開負責籌建,於公元1930年正式成立開館(民國十九年),曆時一年。美術館的創立,在中國堪稱首創,在無任何軌轍可尋的前提下,委派嚴智開於1930年春前往日本考察日本美術館經營管理情況,曆時月餘歸國後,借河北第一博物館的空房開始籌備建設,籌建費為一萬元,曆時一年,於1930年9月落成,1930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嚴智開出任第一任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