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性別轉變中重拾自我(2 / 2)

她想到:“他們使我們成了怎樣的傻瓜——我們是多大的傻瓜呀!”在這裏似乎是從她言辭中某些模糊性之中她正對兩種性別進行同等的評判,仿佛她不屬於任何一方:確實,當時,他似乎躊躇不定;她是男人;她是女人;她了解那些秘密,分享每一方的弱點。這是一種最令人迷惑和暈眩的心理狀態。(伍爾夫,118)

就在這樣的男女意識的交鋒中,她的行為舉止也隨之發生意想不到的轉變。她時而扮成貴族公爵的模樣,時而又隨興穿上了石榴裙。而當她打扮成男人時,她身體中要做男人的情感就常常被喚醒,充分的男子氣概就在她身上顯現,她變得強大、勇敢、高傲。而她在這種轉換中也體會到從未有過的快樂。小說中寫道:

因為她的性別的變化極其頻繁,遠遠超出了那些隻穿一套服裝的人能夠想象的範圍;無須懷疑她用這種計策收獲了雙倍成果的可能;生活的樂趣增加了,而且經驗也在成倍地積累。她將石榴裙的誘惑力轉換為馬褲的正直篤實,並且同等地享受了兩種性別的愛情。(伍爾夫,140)

雖然奧蘭多在雙性同體中享受到了快樂,但這卻是一時的,因為她始終停留在“想象界”中的鏡像階段,她始終不能清楚地辨認出那個“自我”。所以,她在雙性同體這個“想象界”中就迷失了自我。

三、女性奧蘭多——在“現實界”中重拾自我

“現實界”是拉康提出的主體發展的三維世界中的第一階段,也就是新生嬰兒階段,嬰兒的各種需求都能得到某個客體的滿足。所以“現實界”是一個原初統一體存在的地方(一個心理的地方而非一個物理的地方),因此,不存在任何的缺席、喪失、或者缺乏;現實界圓滿具足,其中的任何需求都能夠得以滿足。(馬雲龍,88)

首先要強調這裏的“女性”奧蘭多是完整意義上的女性,也就是身體和心理上都具有完整的女性特征。從小說的第五章開始,奧蘭多開始慢慢走出那個迷失的“自我”,她的女性情感和女性意識已開始漸漸遍布她的全身,而這個階段並不屬於上文說到的“想象界”了,因為此時她所處的環境是一個美好的大自然,她常常去花園,去山間領略大自然的無限魅力。在這個大自然中,她體會到的是心理上的圓滿、充實,所以這時她已進入到了“現實界”了。雖然她厭惡三百年後的維多利亞時代,但是她卻接受和服從了自己的女性角色,並且渴望找到一個丈夫來給自己一個依靠。而隨後的偶然一次她與水手夏爾相愛,而在與夏爾相處的過程中,奧蘭多徹徹底底地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女人,小說中寫道“她注意到,比她以前任何淚水都有更好地味道。‘我是一個女人,’她想道,‘終於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了。’”(伍爾夫,161)她擁有一個女人的思想和情感,而它們都是自然的流露。她用自己女性的思想和情感繼續著自己寫詩的愛好,並且登上了藝術的巔峰。隨後,她又生下了一個男孩,在現代英國社會繼續著她作為女性的生活。所以,在最後這一階段,奧蘭多在圓滿的“現實界”中找到了那個曾經喪失過也迷失過的自我,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四、結語伍爾夫的小說《奧蘭多》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經曆男性轉變為女性並且生活了四百多年的主人公。在這個過程中,奧蘭多也經曆了複雜的心理變化,他曾作為男性喪失了自我,而雙性同體使他迷失了自我,真正的女性讓她重拾了自我。結合拉康的主體建構理論,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到奧蘭多在喪失、迷失到最後重拾自我的曆程,並且我們還可以發現在這一曆程中奧蘭多“自我”的發展階段恰好與幼兒階段自我身份認同的過程相反,也就是說奧蘭多在完全成為女性後才獲得了嬰兒在最初階段在心理上所具有的圓滿和自由,這就充分體現了作者伍爾夫的女性意識。所以從主體建構理論來分析主人公,我們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這部作品。(作者單位: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弗吉尼亞·伍爾夫.奧蘭多[M].韋虹,旻樂譯,哈爾濱出版社,1994

[2]馬雲龍.雅克·拉康:語言維度的精神分析[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

[3]呂洪靈.《奧蘭多》中的時代精神及雙性同體思想 [J].外國文學研究,2002(01)

[4]牛曉麗.伍爾夫小說《奧蘭多》中的哲理思考 [J]. 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