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黎巴嫩畢竟之前是獨立國家,還是擁有一支獨立性的軍隊,而英國人也沒有很好的配合以軍占領這裏,所以以軍目前還沒有進駐這裏,他隻是優先控製巴勒斯坦地區。
1516年,敘利亞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版圖,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敘利亞人民蒙受更加深重的災難。土耳其軍事當局強迫敘利亞人民充當炮灰,殘酷鎮壓愛國分子。1916年6月,麥加的謝裏夫侯賽因舉行反土起義,侯賽因的第三子費薩爾率軍由阿拉伯半島北上,與英軍協同作戰,大批敘利亞人參加了戰鬥。1918年10月費薩爾攻占敘利亞,在大馬士革成立阿拉伯政府,結束了奧斯曼帝國在敘利亞的統治。此後,黎巴嫩和敘利亞沿海地帶由法國控製,從亞喀巴到阿勒頗的敘利亞內地由費薩爾的軍隊控製。
1919年7月,第1次敘利亞國民大會在大馬士革召開。大會要求承認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敘利亞為獨立的主權國家,拒絕賽克斯-皮科協定和貝爾福宣言,拒絕擬議中的委任統治。巴黎和會對此置若罔聞。1920年3月,第2次敘利亞國民大會宣布敘利亞獨立,立費薩爾為國王。4月,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召開聖雷莫會議,決定敘利亞和黎巴嫩由法國委任統治。7月14日,法軍司令H.-J.-E.古羅向費薩爾發出最後通牒,限期無條件接受法國的委任統治。接著,法軍便向大馬士革推進。敘利亞軍民在麥塞隆與法軍激戰。25日法軍進入大馬士革,廢黜費薩爾,敘利亞和黎巴嫩落入法國之手。
為了分割反法力量,法國殖民當局把敘利亞、黎巴嫩分為幾個各自為政的獨立區。法國高級專員主宰一切,地方政權完全掌握在高級專員代表和親法分子手裏。殖民當局挑起宗教、民族糾紛,取締政黨,嚴厲鎮壓愛國者,同時強迫敘利亞人學法語,有些地區禁止學阿拉伯語。法國資本控製敘利亞的國民經濟命脈,榨取大量利潤,導致生產衰退,民生凋敝。敘利亞人民與法國殖民者展開了英勇鬥爭,各地武裝起義不斷。特別是1925~1927年阿特拉什和阿卜杜·拉赫曼·沙赫班德爾領導的全國大起義,給予法國統治者沉重打擊。為了緩和敘利亞人民的反法鬥爭,法國統治者多次玩弄承認敘利亞獨立、實施憲法、建立自治政府等欺騙伎倆,如1936年簽定的“法敘條約”。1939年法國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緊張局勢,廢除憲法,恢複了對敘利亞的軍事統治。1940年法國維希政府投降,敘利亞和黎巴嫩受德國控製。1941年6~7月,英軍和自由法國的軍隊進入敘利亞和黎巴嫩,趕走了法西斯勢力。9月,法軍總司令G.卡特魯宣布敘利亞獨立。
1943年 7月,敘利亞恢複憲法,舉行議會選舉,成立了自己的政府。目前敘利亞的實力還是蠻強的,至少擁有獨立的軍隊和政府。以色列大肆驅逐巴勒斯坦人,大部分被驅逐的人都逃亡到了敘利亞,使得敘利亞社會因為流民,缺少糧食而動蕩不安,另外複仇主義者也趁機挑起事端。
敘利亞政府已經從流民當中招募青壯年組成複國軍準備進攻以色列,不過敘利亞自己的軍隊都缺乏武器,這些人的武器就更加不像樣子,拿刀的占主要,剩餘的多是自己原來擁有的槍支,還有巴勒斯坦原來的軍警。
這些人集中在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和黎巴嫩境內,黎巴嫩自不必說,已經被英國無恥的賣給了以色列,要是他們不同意的話就隻能淪為亡國的流民了。
而戈蘭高地與以色列接壤,居高臨下,是敘利亞西南邊防的戰略要地,它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穀地。高地上公路縱橫,庫奈特拉城是高地上的重鎮,有公路直通首都大馬士革。
敘利亞是打算從黎巴嫩和戈蘭高地直接進攻以色列,而本-古裏安也看出了敘利亞的意圖,他也現在積極的備戰。
不過對於以色列來說還有個不好的消息,就是曾經驅逐了英法和希臘軍隊的圖而且也又肯呢個派兵參戰。
本-古裏安可以不畏懼任何對手,但是對於這個一直獨立的國家則還是抱有敬畏之心的,連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都拿他沒辦法,說明還是有幾下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