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巴勒斯坦暴亂(2 / 2)

巴勒斯坦地區1947年分治前麵積為27090平方千米,1948-1973年間,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戰爭中占領了大片阿拉伯國家領土,80年代以後陸續部分撤出。現實際管轄麵積為25740平方千米,包括戈蘭高地、約旦河部分地區。到王漢章穿越來前巴勒斯坦國自治麵積2500平方千米,為加沙地帶和約旦河部分地區。

現在巴勒斯坦地區全部給了猶太人,加上英國人將黎巴嫩也交給了猶太人,這簡直是點燃了導火索。

阿拉伯人國家非常的弱小,以色列根本不害怕他們,英美法等過紛紛為以色列提供政治經濟上的幫助,和庇護,阿拉伯人更加的沒有出現在以色列人嚴重。

本-古裏安的軍隊在接管的時候即遭到阿拉伯人的抵製和抗議,繼而引發了武裝對抗,後果可想而知,以色列士兵第一個人開槍之後,接著就是一邊倒的屠殺,阿拉伯人的彎刀和勢頭對以軍根本構不成任何的威脅。

18世紀便有數波小型的回歸潮。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現了第一個大型的猶太人農場殖民區。猶太人從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土地並且定居。隨著猶太居民的增多,他們與阿拉伯人之間的關係也日趨緊張。

1896年,奧匈帝國猶太裔記者西奧多·赫茨爾發起錫安主義運動(又稱“猶太複國主義運動”),號召全世界猶太人回歸故土,恢複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他召集了第一屆“世界錫安主義大會”,大會決議建立“一個得到公眾承認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園(或國家)”。“猶太國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等相應機構成立,幫助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錫安主義運動的發展推動了第二次回歸浪潮(1904-1914年),約有四萬名猶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國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讚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1920年,國際聯盟委托英國管轄巴勒斯坦。1922年英國將托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19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地圖(15張)年英國占領巴勒斯坦,11月2日發表《貝爾福宣言》。 表示主張“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猶太人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歸浪潮。在1929年爆發的一場巴勒斯坦暴動中,阿拉伯人殺死了133名猶太人。1922年,國際聯盟通過了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訓令”,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之家”。以後,世界各地猶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接著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數場暴動發生。對此英國在1939年頒布了一份白皮書,限製猶太人的移民數量至75,000人,並且限製猶太人購買土地。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對猶太人的背叛,並且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阿拉伯人也並沒有就此平息,他們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1933年,納粹在德國執政,掀起第五次猶太人回歸浪潮。1940年,猶太人已占當地居民總數的30%。後來在歐洲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回歸。

直到今天,猶太建國,可以說雙方的矛盾積累了半個世紀,期間一直是猶太人在排擠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間,本來有英國在壓製,雙方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對抗,但是今天這片地區完全要交給猶太人,這等於撕破了臉皮,阿拉伯人不動怒才怪。

對抗在持續的進行,作為穆斯林的老大哥埃及和圖而且紛紛譴責以色列的行為,並且揚言不準猶太人侵占阿拉伯人的領土。本-古裏安將此視為恐嚇,他出來繼續招兵買馬,囤積軍用物資之外就是更大規模的驅趕阿拉伯人,將阿拉伯人徹底的驅趕出以色列。

而土耳其也針鋒相對,他跟德國的關係十分的要好,因此要求德國不要遣返在歐洲的德國人,最好是殺光最好,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這幾百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那對於巴勒斯坦來說就是一個災難,有英美的支持,加上猶太人有錢,阿拉伯人很難再將猶太人驅逐出巴勒斯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