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複國組織依舊在中國觀察著,王漢章派去聯絡他的人猶太人也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當然王漢章自然是希望得到猶太人的財富用來發展經濟、打仗,另外就是得到猶太科學家的挺力支持。
有了全世界猶太科學家的貢獻,他完全可以彌補華夏缺乏人才的局麵,華夏的科技水平也可以很快追上美國和德國,至少把科技的差距拉的非常近。
王漢章知道隻有雙方的國力差不多才能保證安全,如果實力太差,恐怕華夏就是第二個宋朝(北宋同女真的金朝共同打擊遼國,但是宋朝太差,所以金朝麵對北宋的花花世界忍不住動手,最後就是嶽飛抗金,之後才使得大宋能夠偏安江南)。世界上最聰明的兩個民族聯手絕對可以統治亞洲,安穩的統治亞洲。
蘇聯在基曆1939年的人口為1億7千5百萬。
伊爾庫茨克州也是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開發發展起來的,建立於1937年。伊爾庫茨克州位於東西伯利亞南部。
伊爾庫茨克市位於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淡水湖,有\"西伯利亞明眸\"之美譽的貝加爾湖西側66公裏處的。
在近350年的曆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1661~1669年成為西伯利亞的要塞城市,1764年成為東西伯利亞的首府。十九世紀成為帝俄同中國貿易的重要轉運點。河港,鐵路和國際航空要站。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通車及附近煤田的開采而興起。
工業以機械製造為主(重型機械、機床、電纜)、機修為主,並有建材、雲母加工及食品等輕工業部門,擁有向世界供應毛皮的傳統產業,其中特別是黑貂皮舉世聞名。市西南18公裏的舍利霍夫建有大型煉鋁廠及電纜廠。
這裏的地理位置在沙俄時代一直是侵略中國的橋頭堡,沙俄奪取遠東之後,這裏的作用不減反增,特別是西伯利亞大鐵路修通之後,這裏不但繼續承擔著侵略中國橋頭堡的任務,另外就是要為遠東地區提供各種物資,各種物資,人員也紛紛從這裏中轉。
中國軍隊在拿下斯柳江卡市之後,下一步就是奪取這個交通要地,不過蘇軍在這裏布置了重兵。經過6天的激戰終於突破了斯柳江卡市這道防線,中國軍隊一部分直接撲向伊爾克茨克。
伊爾庫茨克周圍集結了十萬蘇軍,在貝加爾湖還有軍艦助陣,同時他們的飛機一點也不落後,在數量上慢慢的還會比中國多。
中國軍隊可以說隻能硬著頭皮去啃了,拿不下這裏的話,後勤和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此時進攻伊爾庫茨克的是戴安瀾,目前他指揮這15萬部隊,需要的話還有更多的軍隊調給他。
而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北線,也就是經過貝加爾湖北邊城市的下安加爾斯克,在這裏進攻的部隊比較順利。
在這裏的部隊一方麵在蘇軍的主要集結點佯攻,然後一部分部隊從更北邊的陸地上穿插,這給蘇軍不曉得壓力。
蘇軍的兵力畢竟有限,民兵不能跟裝備精良的正規軍較量,何況在這裏進攻的是孫立人兵團。
王漢章最開始也認為從伊爾庫茨克一線進攻難度很大,蘇軍兵力雄厚,中國在空中未必能取得優勢或者占據天空,所以平常打法就算拿下來了,損失也會慘重無比,因此王漢章希望在貝加爾湖北邊進行穿插,擾亂蘇軍的部署,給他們造成恐慌,迫使他們抽調兵力支援北邊,中國軍隊在以逸待勞。
貝加爾湖有蘇軍的大量的炮艇和小型的潛艇等兵艦,而中國連一艘炮艇都沒有,所以沒辦法做船從水麵進攻,蘇軍也知道這一點。
中國控製貝加爾湖以東的陸地才半年,來不及建設造船廠,就更別說造船了,一艘炮艇雖然小,但是也有幾百噸重,工期還是漫長的,而且王漢章半年前就知道要開戰了,可不會浪費原本不多的資源造來給蘇軍炸。
7月10日,中國軍隊進攻到了安加拉河邊上10公裏處,蘇軍在這裏是層層設防,而伊爾庫茨克主城則在安加拉河對麵的尖嘴之上,如果中國軍隊拿下河南麵的陣地,還要麵臨蘇軍炸橋的風險,如果被蘇軍把橋給炸了,那麼沒有中國軍隊就隻能依靠皮劃艇等工具渡河了,但是這樣一來死傷肯定也會多很多。
戴安瀾看看周中的地圖,德國人提供的地圖有很多誤區,要不然早就打到這裏了,不過眼下的三座大橋到是標出來了。
戴安瀾打算派直升機運送部隊去搶占大橋,不過風險也是很大的,首先要奪取大橋就必須奪取兩岸的陣地,還有消滅橋上的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