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國很多官員人人自危的時候,那些想來秦國從政、經商的人,也不得不理性起來,在中國用的那一套在秦國根本起不了作用,就算有人被你賄賂了辦了事情,要是哪天被告發了,不但當官的要倒黴,就連你也要跟著一起倒黴。
綜合起來說,行賄已經不值得去做了,有本事的人不行賄頂多少賺一點錢,但是日子至少安穩。
而原本發酵的移民秦國熱也停了下來,但是一個月後,再一次發酵起來,因為大家想通了,法製的社會,你沒有特權,別人也沒有,另外也不用擔心得罪某個權貴,到時候找機會收拾你,把你的財產沒收,搞的你家破人亡。
而秦國在這一點上肯定比中國強,首先他們出於對王漢章的信任,畢竟王漢章的能力和人品是擺在那裏的,人品不好的人,會收留難民,安置他們,分田地嗎,人品不好的人會到處開粥棚,挽救人的性命嗎?不會,但是王漢章都做了,那可不是一筆小錢就能搞定的,相比中國的官員恨不得直接吞了他們的家產,他們認為秦國就好太多了,至少秦國的皇帝是好的,所以下麵的人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因此把一部分財產先轉移到秦國去,成了最流行的運動。
都是漢人的江山,都很強大,那把雞蛋自然要分開放了,這樣才保險。
事情發酵後,那些商人們紛紛在秦國的各大城市,鄉鎮購買住宅和土地,那些地主不會經商的也就派自己的某個兒子到秦國,然後等著分配土地,也算是為自己的家族開枝散葉了,今後有個什麼變故,也不至於走投無路。
而王漢章建國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移民,王漢章建國當皇帝,普通民眾最是高興,原本還有人擔心王漢章哪天就走了,被換掉了,可是現在不用擔心了,皇帝都是終身的,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換掉。
另外王漢章絕對是一個好皇帝,明君,到了秦國還有糧食和田地分,這種好事自古至今也沒有過,原本在猶豫的人決定全家一起去秦國。
他們在中國種著地主的地,要上交租子給地主,另外還要交給國家,叫來叫去,大半年還要挖野菜充饑,這還是年景好的時候。
而去秦國有白花花的白米飯可以吃,還有田地分,而且分給自己就是自己的了,以後就再也不用給地主交租子了,再也不會有那麼多苛捐雜稅了,另外大家還知道秦國的稻子一年可以種三季,這種兩年就相當於在中國種三年,這糧食產量也很高,加上一年還要多種上一季,這糧食恐怕天天白米飯也吃不完了,何況賦稅又低,這日子實在太有盼頭了,很多人決定變賣自己的家產,然後舉家前往秦國,他們要去秦國過好日子。
葛二蛋家就是這樣,雖然地主還算不錯,但是加上苛捐雜稅,他們一家四口人,他和他的父母,還有一個妹妹大半年還是要挖大量的野菜充饑,看著同村更窮的村民離開好一段時間了,據說要去秦國,葛二蛋估計他們都已經到了秦國了,現在正吃著白花花的白米飯呢。
葛二蛋二十多歲的人,還沒娶個媳婦,家裏也是很著急,而妹妹又太小了,隻有十歲,家裏原本還要把妹妹給人當童養媳換錢給他娶媳婦,不過他舍不得妹妹,最後家人在他尋死膩活的懇求下才沒把妹妹送走。
葛二蛋經常聽人家說緬甸,現在叫秦國有多麼多麼的好,而且村裏和臨近的村子裏的窮困村民都離開去秦國了,他的心思也活絡了,反正家裏也很難混的下去,秦國那麼好,不如賭一把去秦國試試運氣。
葛二蛋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商量了一下,不過父母並不十分的願意,原因在於他們的大兒子葛大蛋去當兵,萬一回來,自己等人離開,那該怎麼辦呢,還有就是這裏也不是活不下去,雖然飽一頓饑一頓的,但是能活著就好。
但是葛二蛋不想這樣,自己的大哥去當兵,現在生死未卜,萬一死了,自己一家四口留在這裏幹什麼,他想到一個折中的注意,那就是給村裏人留話,全家去秦國了,要是葛大蛋回來,要麼留在村裏,等以後自己回來找,要麼留下自己的去處,到時候再去找。
經過不懈的努力葛大蛋終於說服了自己的父母,奔向了幸福的秦國,而他這樣的隻不過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而已,在廣大的中國大地上,到處都在上演著這一幕。